【台灣好好玩】屏東林邊比你想得更美麗
由劉國滄打造的「林邊家屋藍晒圖」是以園區裡既有的紅磚建築設計,也保留現場地勢高低,利用創作來提醒當地曾地層下陷及泡水的記憶。(記者潘自強/攝影)
記者許麗娟/報導
因為漁塭養殖、超抽地下水,屏東林邊是台灣地層下陷非常嚴重的地方,但這幾年,經過當地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及多方努力,利用廢棄漁塭建置滯洪濕地,也在濕地上種電變身成環境教育基地,加上濕地藝術裝置,並結合海邊釣蟹、社區改造等,讓觀光不及鄰村東港盛名的林邊,逐漸有了屬於自己的鄉村風貌。
揮別淹水惡夢 變身光采濕地
鄰近林邊火車站不遠處,有座令人意想不到的特色濕地,這座光采濕地不僅是生態基地,更結合了光電、藝術裝置,既是迷人的濕地美術館,也是環境教育的寶庫。
走進10公頃大的光采濕地,眼前綠水池紅樹林環繞、錯落的藝術裝置像畫龍點睛般的帶來驚喜,很難想像在莫拉克風災時,這裡卻是被水淹沒、成了泥沙淤積的廢棄漁塭。在風災過後,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向地主租下土地,以地方自救方式建置一座大型蓄洪池,開始種樹、養水、放蚵、養魚等,以不飼養、不投藥的方式讓這裡成為生態的自然棲地,在進行生態復育的同時,也陸續與相鄰的太陽光電產業區及國有地整併,使得過去總是帶來淹水惡夢的林邊,有了這塊生態美地。
製鹹鴨蛋、釣沙蟹 體驗在地特色
遊客來此除了了解濕地生態、光電能的運用,甚至可體驗利用太陽能鍋的光熱原理煮食物,而40、50年代的林邊也曾以養鴨聞名,透過協會的帶領,還可以體驗做鹹鴨蛋、魚丸、水草球等與在地產業相關的趣味活動,甚至可至鄰近的海邊,用傳統竹竿綁臭魚的方式釣沙蟹。
林邊火車站的另一頭,則有一座由鐵路道班工房改建的苦伕寮公園,苦伕是鐵道工務人員的代稱,由日語「功夫」發音而來,苦伕寮即是過去苦伕休息、派工和存放工具的場所,莫拉克風災後,經重新整理修繕,在老榕樹下,以漂流木、彩繪等裝置改造,原本廢棄的地方成了社區新亮點,讓林邊這座深受水災而苦的漁村,因社區改造凝聚出不一樣的力量。
光采濕地(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
(08)875-8862,屏東縣林邊鄉信義路180號,09:00~12:00、13:00~17:00,週一休園,光采濕地/每人100元(含解說,2018/1/1起部分區域免費開放)、鹹蛋DIY/每人150元(10人成行)、海滋味飯湯/每份100元(10人成行)、月芽灣釣沙蟹/每人200元(15人成行),入園需事先預約。
苦伕寮公園
屏東縣林邊鄉仁和村仁愛路與仁和路口。
來了,就該嚐蝦味
林邊除了海鮮餐廳林立,泰國蝦料理餐廳口味豐富更是一絕。
吸引不少外地遊客特地來吃蝦。民國83年開業的「山上湖胡椒蝦」,提供胡椒、檸檬、鹽蒸、麻油、糖醋等近10種口味的蝦料理,標榜現撈現煮,鮮蝦口感Q彈,胡椒蝦嗆辣過癮、檸檬蝦酸香帶甜,另有燒酒蝦、蝦湯鍋、白酒蛤蜊等好料,可在庭園式空間裡,自在享用蝦味滿點的蝦料理。
(08)875-1171,屏東縣林邊鄉鎮安村永和路19號,16:00~22:00,無休。
累了,就來睡船上
在林邊與東港大鵬灣交界的崎峰社區,傳統民居聚落裡,有間「發現號特色民宿」,白色建築外觀如一艘大船般顯眼,老闆「阿不拉」因為在澎湖念書、當兵,喜歡澎湖的美而在當地經營民宿,但有感於家鄉東港是自己的根本,也因父親是船員,而決心在當地打造一間造型民宿。
民宿客房全以船長室、大副、輪機長等船上的職稱命名,雙人房皆採開放式衛浴,空間布置則以簡約清爽為主,也因崎峰鄰近海邊,從陽台上亦可欣賞具漁村氣息的漁塭和海邊日落。
(08)875-0300,屏東縣林邊鄉裕後路90號,2人房/週日~五1,800~2,700元、週六2,400~3,600元,3人房/週日~五2,100元、週六2,800元,4人房/週日~五2,280~3,000元、週六3,040~4,000元,皆附早餐。
「有星星」裝置藝術是以大樹為造型,讓遊客可坐在椅子上抬頭看天空。(記者潘自強/攝影)
山上湖胡椒蝦:蒜辣蝦/500元,以蒜頭、辣椒、醬油等燜燒,吃來醬香濃郁。(本報資料照)
山上湖胡椒蝦:檸檬蝦/500元,炸香的泰國蝦,淋上檸檬汁並撒上甘草粉提味,酸中帶甘,令人吮指回味。(本報資料照)
船長室2人房/週日~五2,700元、週六3,600元,位在發現號特色民宿4樓的船長室,衛浴與房間為開放式空間,房內的超大蛋形椅可讓情侶共坐,透過落地窗或陽台,欣賞美麗的海邊日落。(記者潘自強/攝影)
發現號特色民宿像艘白色大船造型的建築,在林邊漁村裡相當搶眼。(記者潘自強/攝影)
有看過這麼大的汲水器嗎?(記者潘自強/攝影)
廢棄的漁塭改「種」太陽能板發電,園區的所有電力全是自給自足。(記者潘自強/攝影)
苦伕寮公園裡設置了老火車頭供遊客拍照。(記者潘自強/攝影)
苦伕寮曾是過去的鐵路道班工房,經社區改造而蛻變成可愛的小公園。(記者潘自強/攝影)
遊客也可體驗自製鹹鴨蛋,自己拌紅土、鹽,再放入生鴨蛋滾覆紅土,帶回家放約1週,清洗掉紅土再蒸熟,就是常吃到的鹹鴨蛋。(記者潘自強/攝影)
飯湯是鄉下農忙時常吃的點心,靠海的林邊飯湯多以魚肉、海鮮為主,滋味鮮美。(記者潘自強/攝影)
濕地水源來自當地的「放索溝」,集結自家庭用水、海水漲潮、雨水等,為半鹹水,因此可供欖李、草海桐等植物生長,走在木橋上,景色更是優美。(記者潘自強/攝影)
釣沙蟹是不少林邊孩子的童年回憶,在竹竿上纏繩子和魚網,裡頭綁一小塊臭魚,將竹竿固定在沙灘上,再將臭魚往海裡拋,就有機會釣到沙蟹,不過釣到都會再放回海邊喔!(記者潘自強/攝影)
只有1人寬的繩索吊橋走起來搖搖擺擺。(記者潘自強/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