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證比率28%→34% 醫界女力崛起
女醫師所占比例最高的是病理科,圖為台北榮總病理檢驗部主治醫師李芬瑤。(台北榮總提供)
醫學系學生 也呈現男減女增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醫界「女力崛起」!衛福部統計,每年新增西醫師領證人數中,男性從二○○七年一○七三人下降至去年的九三三人,女性則從四○七人(廿八%)增至四七三人(卅四%),且女醫師所占比率最高是病理科(解剖),為關鍵的病情診斷角色。
早期醫學系多為男生的天下,女生占比僅約一成,但教育部統計,去年女醫學生在系上比例已近三成四;衛福部資料顯示,二○○七年至去年西醫師領證人數中,男性從一○七三人降至九三三人,期間減少一四○人,並於二○一○年跌破千名;女性則是從四○七人增至四七三人,增加六十六人,兩者趨勢恰好相反。
進一步分析各科別女醫師所占比率,以病理科(解剖)卅三.九四%最高、皮膚科卅三.九二%次之,再來是復健科卅二.一四%,每三名該科醫師約一名為女性;女醫師最少則是骨科的○.七三%,每一百名該科醫師,都不見得有一名女性,其次為泌尿科二.二八%、神經外科二.四五%。
夜晚值班量較低 最多人選病理科
「在西方,病理科醫師有『醫師的醫師』或『醫師的老師』之稱!」台北榮總病理檢驗部主治醫師李芬瑤表示,該科不必面對患者,主要工作是疾病診斷,包含手術前評估病情、手術中就突發情況在廿分鐘內提供診斷,以及手術後切片確認病況以利後續治療,自己選擇此科緣起於被顯微鏡下的病症細胞圖像所吸引,像是一幅幅藝術品,卻代表著各種痛苦疾病,每次解析可以實現追求知識的成就感,也是救命關鍵!
台北榮總病理檢驗部細胞病理科主任賴瓊如,長年投入子宮頸抹片檢查的診斷,是國內子宮頸癌死亡率降低的功臣之一。她認為,女醫師特質溫和、溝通能力強,選擇相關科別比例較高,並非不用接觸患者、可以減少醫療糾紛,而是涉及接觸知識廣泛,可滿足求知慾,且相對其他科別,夜晚值班量較低,可能較符合生育、家庭因素的考量。
衛福部醫事司長王宗曦指出,早期女醫少,主要是社會風氣與工作性質使然,導致成績好的女性也未必選醫科,但隨著女醫師表現備受肯定,吸引更多有意學醫女性跟進,因此日益增加,只是有些科別限於手術方式或領域,女性較不感興趣,仍以男性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