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抓到微中子有質量 日加學者共享物理諾獎

    加拿大科學家麥唐諾。(路透)

    加拿大科學家麥唐諾。(路透)

    2015/10/07 06:00

    〔編譯管淑平、林翠儀、記者湯佳玲/綜合報導〕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及加拿大科學家麥唐諾(Arthur McDonald),以其在微中子的研究中發現「微中子振盪」,證實這種次原子也有質量,為了解宇宙基本性質打開新的一扇窗,共同摘下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此發現有助解釋宇宙起源

    諾貝爾獎頌辭指出,這兩名學者解開微中子謎團,開啟粒子物理學的新範疇。

    在各種粒子中,微中子的豐富性僅次於光子,每秒有數以兆計的微中子穿過人體,但由於這種粒子與其他物質的交互作用非常少,使其難以被研究,真實性質一直未被充分了解,梶田和麥唐諾的突破在於發現「微中子振盪」現象。

    台大物理系特聘教授熊怡說明,「微中子振盪」指的是微中子在傳遞過程會像「波」一樣,鼓起來又消下去,所以移動過程有些會消失,有些會變成其他型態。但儘管微中子會「隱身術」,卻被諾貝爾獎得主「抓住」,顛覆過去科學家以為微中子沒有重量的認知,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也將重新修正,為宇宙演化、人類起源的計算提出重要參數。

    微中子有三種型態,或稱為「味」(flavour):電子微中子、渺子微中子和濤子微中子。多年來,微中子最神秘的一點在於,理論模型預測的微中子數量,有多達三分之二未在地球上觀測到,這些失落的微中子去了哪裡?梶田一九九八年利用位於日本的「超級神岡探測器」發現宇宙輻射在大氣中交互作用產生的渺子微中子,會轉換成濤子微中子。

    根據梶田的研究成果,麥唐諾領導的薩德柏里微中子觀測站研究團隊,於二○○一年進一步發現太陽產生的電子微中子,在抵達地球途中也會轉換成另外兩種型態,而非消失。

    諾貝爾獎委員會指出,發現微中子質量是通往新物理學的大門,對粒子物理學界來說,這表示超過廿年來的標準模型不能當作解釋宇宙基本構成的完整理論,因為標準模型的假設要件是微中子質量為零。

    我中研院物理所副所長王子敬也在核二廠打造微中子實驗室,觀測微中子與原子、中子如何互動。王子敬說,全世界都在找微中子的重量,如果誰能描述微中子重量,說明它有多輕,「誰就是下一個諾貝爾獎!」

    現年五十六歲的梶田現任東京大學教授、東大宇宙射線研究所所長,他在諾獎評審委員會致電時表示「很意外」,「有點不敢置信」。七十二歲的麥唐諾為加拿大女王大學名譽教授,他一早起床就接到得獎的好消息,感到既意外又欣喜,他也隨即給被電話聲吵醒的太太一個擁抱。

    日本在今年的諾貝爾獎大放異彩,不但連兩天摘下兩座獎項,六日公布的物理學獎更是連兩年「連莊」。包括入籍美國的兩名日裔科學家,日本累計諾貝爾獎得主已達廿四人。有趣的是,二○○○年後的十六名獲獎者統統出於自然科學領域,而且除○一年外,日本幾乎都是在偶數年得獎。

    由於今年屬於較容易「摃龜」的單數年,因此連續兩天得獎讓日本喜出望外,對於即將揭曉的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更充滿期待。

    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路透)

    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路透)

    圖解

    圖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