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跌倒縫6針 「癲癇患者」積極治療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36歲的張女士讀國中時,三不五時會昏倒,原以為是課業壓力所致不以為意,但高中昏倒頻率增加,並全身抽搐,送醫確診罹患癲癇,卻仍未正視治療。直到長大成人,有一回上班途中突然發病,正面朝地摔倒,醒來發現嘴唇已縫6針,自己與家人都嚇壞了,決定好好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腦神經內科系主任吳禹利表示,類似癲癇個案很多,甚至有人危及生命。曾經有一名25歲男性病例睡到一半突然發病起身,不慎跌倒,頭部栽入垃圾桶,導致窒息死亡;另一名38歲男性在廚房備料時發病,手伸入油鍋嚴重燙傷;還有一例18歲男性在游泳時發病,所幸當時家人都在身旁,否則可能會發生無法挽回的遺憾。
台灣癲癇盛行率約0.6%,推估近14萬名患者深受癲癇所苦。台灣癲癇之友協會理事長陳瑞珍指出,癲癇是一種先天或後天因素引起的腦部疾病,但遺傳機率不高,有家族史的病患僅約9%,不明原因占比則高達40%。
陳瑞珍進一步說明,癲癇發病主要落在3種年齡層,發生在嬰幼兒時期,通常與罕見疾病、先天腦部發育不良或感染相關;小學至青少年階段的學齡期間可能與基因或體質有關;至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則多由腦中風、外傷、腫瘤或慢性代謝疾病等因素所引起。
早期治療 治癒率可高達70%
陳瑞珍強調,最典型的癲癇發病型態可能會失去意識、全身抽搐、肢體僵硬、雙眼上吊、咬緊牙關、口吐白沫、臉色發紺,甚至大小便失禁等。
吳禹利指出,許多民眾誤以為癲癇治不好、要吃藥吃一輩子,其實是錯誤觀念。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可高達70%,只要在確診第一時間遵照醫囑服藥,持續2至3年確認腦波穩定後,即可逐漸停藥。
不過,吳禹利強調,以往癲癇藥物一天須服用多次、副作用高,容易出現疲倦、憂鬱或肝腎功能異常,影響生活品質,部分病人無法耐受就自行停藥。但現在已有新藥在今年6月通過健保給付,一天只要服藥一次。臨床證實,副作用也較低,適用12歲以上的患者。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