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腫瘤燒灼術 注入人工胸水更安全
記者張安蕎/新北報導
肝癌臨床上多使用燒灼術消除肝癌腫瘤,但若腫瘤位於高危險位置時,便可使用人工胸水,既有保護作用,亦可透過水的介質,讓腫瘤看得更清楚、手術更精準。
肝癌通常以開刀、肝臟移植或燒灼術等進行治療,不過,有些患者年紀大或身體不適合,開刀風險高;肝臟移植也還得等待捐肝,因此燒灼術是近來較為廣用的選擇。
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嘉齊表示,燒灼術是種微創治療,適用於腫瘤小於3公分、數目少於3顆的患者,由超音波影像引導,將探針插入肝腫瘤,並導入電流加溫至60到100度,其熱能可把癌細胞的水分蒸發,進而殺死癌細胞,術後傷口僅針孔大,且4小時後就可活動。
不過有的腫瘤位於肝臟邊緣鄰近肺臟、膽囊等器官之高危險位置,使用燒灼術治療時,可能傷及鄰近組織,這時便可注入人工胸水隔開鄰近器官,降低風險;且透過水的介質,可以將腫瘤看得更清楚,把燒灼探針更精準插入腫瘤。
曾有一名70歲的施女士,肝癌腫瘤位於肝臟第七小葉緊貼橫膈膜之高危險位置,王嘉齊以人工胸水方式,將腫瘤與肺臟隔開,再運用雙針燒灼方式,成功將腫瘤消滅。
王嘉齊表示,人工胸水是將水注入肺部外與胸膜間極微小的空隙處,平常肺部與胸膜緊貼,必須要配合患者呼吸進行,進針時必須精準,由於風險高,患者一定要選擇純熟的醫師執行,才能確保安全。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