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腎水腫 輸尿管逆流惹的禍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李媽媽懷胎7個月時,產檢發現胎兒有腎水腫,出生後一度消失,但產後1週卻又出現,醫師進一步檢查男嬰輸尿管在膀胱交接處過短,造成尿液逆流、腎水腫,必須做抗生素治療追蹤,一旦惡化就要開刀,以免腎臟反覆發炎損傷,甚至要洗腎。
中國醫大附設兒童醫院泌尿科醫師陳國樑指出,這名男嬰檢查腎水腫一度消失,是因為新生兒出生後48小時會有生理性寡尿,造成檢查失準,李媽媽太緊張,兒子一出生就檢查,建議通常嬰兒應於出生後72小時作篩檢,才能較確認。
陳國樑並說,產前超音波檢查胎兒,通常約有1%至3%有腎水腫,其中有5成是因為在媽媽肚子裡環繞著羊水等多水環境,出生後會消失,另1成2就如這名嬰兒病例是膀胱輸尿管逆流,以及另1成則可能是因腎臟出口狹窄。
這名男嬰發育異常,輸尿管在膀胱的交接處過短,膀胱集尿脹大時,壓不住輸尿管造成尿液逆流,引起腎水腫,其逆流程度屬於中度加上年紀小,應可在5歲後自行痊癒,不過仍得持續追蹤並接受預防性抗生素治療,現在已經觀察至第3年。
陳國樑也提醒,幼兒1歲前第1次泌尿道感染發燒,或反覆感染但未發燒,有7成是膀胱輸尿管逆流引起,4歲前則有2成,都要注意追蹤,以免反覆感染發炎,導致腎損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