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7芽菜生菌超標 最好別生食
食藥署調查市場、超市販售的非即食生鮮芽菜類產品,發現幾乎全部都有細菌超標的問題,喜歡生吃芽菜或混入生菜沙拉、三明治的民眾可得注意。(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生鮮芽菜別再直接生食,小心細菌爆量!
食藥署調查市場、超市販售的非即食生鮮芽菜類產品,發現幾乎全部都有細菌超標的問題,甚至還有豌豆苗和苜蓿芽等被驗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喜歡生吃芽菜或混入生菜沙拉、三明治的民眾可得注意。
食藥署此次抽驗市售非即食之豌豆苗(嬰)、苜蓿芽、豆芽等生鮮芽菜類產品四十件,竟有多達卅九件檢出大腸桿菌群超標。還有一件豌豆嬰、三件豌豆苗及兩件苜蓿芽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數偏高,其中自一件苜蓿芽及一件豌豆苗分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甚至還具有腸毒素產生能力。
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吃下肚恐有中毒風險
食藥署表示,檢出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菌數偏高、且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存在,顯示產品可能在生產、包裝、運輸過中,有被來自於環境或人體的微生物污染,恐有食品中毒風險。
主婦聯盟發起人、台大園藝系博士林碧霞指出,傳統芽菜採收與漂洗的過程是孳生壞菌的關鍵,大桶大缸浸泡的生長環境潮濕,且易受到環境與工作人員污染。芽菜在灑水漂洗的過程也易受損傷,芽體營養液可能自傷口流出,加上長時間浸泡,更會增加壞菌孳生。
學者︰業者應加註「須清洗後食用」標示
林碧霞說,目前僅少數芽菜商品會標示提醒須清洗,消費者可能忽略清洗而直接生食。食藥署表示,芽菜類莖葉細小易藏污納垢,除業者應加強此類產品的衛生安全把關,並應加註「須清洗後食用」的標示提醒民眾。建議消費者食用前要充分清洗,或最好是加熱後食用。
挑芽菜3步驟︰看外觀、清洗再吃、了解生產者
有機食品業者則提供安心挑芽菜三建議步驟:看外觀、清洗再吃、了解生產者,且最好挑有根的芽菜。
看外觀,是指注意芽菜是否有傷口、倒垂;芽菜站得直挺挺的就是鮮活的表現,帶有根部則是生命力的象徵,也是確保最原始風貌。清洗後再吃,則可有效避免大腸桿菌感染。了解生產者,則是建議了解生產者與種植方式,才能確保產品品質安全。
市售盒裝豌豆苗(記者王藝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