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濕又熱 鼻過敏容易感冒
文/范芝瑜
「清明時節雨紛紛」是華人社會從小耳熟能詳的詞句,由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所撰。杜牧所處之地為揚州,即為現今的中國江蘇省,所處緯度和台灣有一點差距,但是春夏溫度和濕度類似,都是屬於高溫且潮濕的氣候。
詩人筆下的浪漫畫意一部分也反映了3-4月東南亞地區氣候是非常多變且濕氣頗重,所以罹患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更容易在這時候出現晨起噴嚏、流鼻水、鼻塞的症狀。如果遇到免疫力不足的小朋友或女性,易在此時節出現感冒和過敏性鼻炎的症狀。
日前一位21歲女大生就醫時表示,她在一週前覺得感冒、頭暈,全身痠痛、腸胃不舒服且咳嗽不止,曾去其他診所看病且吃完3天的藥後,頭暈症狀稍微緩解,但是有咽喉痛且咳嗽持續、鼻涕黃稠、喉中痰梗感明顯。
經中醫四診檢查(望、聞、問、切)得知,她的脈象已不像發病之初有浮脈,但仍有「脈弦象」明顯的特徵,其中左脈偏細,屬於體質上的血象不足。
由以上紀錄可知她有鼻過敏的病史,在氣候穩定時可能只有早晨容易打噴嚏,但是在春夏季節交替時候,就容易罹患感冒,以及加重呼吸系統不舒服的情形。
後來我開給她「定喘湯」、「辛夷清肺湯」和「桔梗湯」等科學中藥,一方面穩定中醫所說肺的臟腑系統(也就是西醫所稱的氣管、細支氣管和肺),另一方面清除外感所留下的「餘邪」(這是造成患者仍會不斷分泌鼻涕的原因)。
一週後回診時,患者的咽喉痛及咳嗽症狀均已消失,鼻涕轉成清清的水樣狀,開始有早晨起床不停打噴嚏的現象,代表身體在感冒的急性症狀過後,又回到了慢性的過敏性鼻炎症狀。
此時,最需要回到患者本身的體質,以及平常觀察到的症狀治療。針對最困擾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鼻涕,像是開了水龍頭一樣止不住,影響到日常生活以及上班上學的精神。
蒼耳子散裡面所含的白芷和蒼耳子辛溫收涕,辛夷和薄荷辛涼通竅、蔥白溫肺,細茶和現代醫學所使用的支氣管擴張劑含有的茶鹼用法不謀而合,預估治療約2-3個月後,患者在夏秋季節交替時,已經不會輕易感冒了。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中醫兒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