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治療腸道發炎關鍵 成醫女教授研究登國際期刊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吳梨華參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美國國家科學院士Michael Karin團隊的「發炎性腸道疾病」研究,找到發炎對啟動腸道再生的關連路徑,顯示治療發炎性腸疾不能一昧抑制發炎因子,要讓發炎因子活性維持正常,更有助於腸黏膜再生,該研究論文近期登上知名國際期刊《nature》。
吳梨華說明,從動物實驗研究得知,界白素IL6等發炎因子的受體醣蛋白130(gp130),若在腸道細胞持續活化,會增加與組織再生有關的YAP蛋白表現,引發腸道黏膜細胞增生。
吳梨華與美團隊的研究發現,除可解釋為何發炎性腸道疾患者的腸道黏膜組織一再修復再生,卻又一直發炎、生病的問題,也了解到過去認為阻斷或抑制發炎的治療觀念並不適當,反而可能阻斷組織再生,維持醣蛋白130的適當活性才是治療重點,因為不論是過度發炎或全然抑制發炎,會讓組織過於增生或不足,均不利於腸道修復。
成大校長蘇慧貞表示,吳梨華教授於2012年7月以交換學者身分赴美研究一年,參與的研究對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帶來全新觀點,名列第二作者的論文:A gp130–Src–YAP module links inflammation to epithelial regeneration,日前刊載在知名的國際期刊《nature》,相當難得。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