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不想斷炊…高教品質卻受質疑
立委鄭麗君。(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立法委員鄭麗君痛批頂大經費分配不均已成「不公不義」,學者則質疑有些計畫是刻意編來「騙錢」,對學術提升恐無成效;各大學則認為好不容易打下基礎,憂奧援若斷、恐後繼無力,正反兩面意見拉扯成台灣高教難題。
監察院在九十九年提出糾正案,直指頂大計畫目標不清、指標偏重科學研究,結果導致大學M型化、教學偏廢等重重問題,更揪出學校拿錢蓋體育設施、教授差旅費核報不實,連墨水匣核銷也成經費灌水黑數。
立委︰經費分配不均 不公不義
鄭麗君說,政府長期漠視教育資源公平性,如台大在頂大第二期前四年中,就獲得一一○億多元,超過總經費的五分之一,分配嚴重失衡,且頂大的指標僵化、論文抄襲、造假等爭議,也拉低高教品質。
前東吳大學校長劉俊源則痛批:「台灣教授也很聰明,有錢就投你所好,編一些計畫來騙錢,對學術實際並無提升。」認為上億元的頂大計畫,要定期對社會大眾公開,才可避免弊端。
翻轉代工宿命 台大要求再給10年
台灣大學副校長陳良基表示,前瞻研發是台灣未來命脈,自我卸甲將難與國際競爭,認為後頂大只要再給十年推動新創,台灣一定有機會翻轉代工宿命。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說,日本京都大學每人分一百五十萬到二百萬元、哈佛大學更高達五、六百萬元,清大一人僅四十萬元,研究表現卻不俗。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認為,台灣薪資請不起國際大師,但可邀來短期指導,把年輕人培養成大師並留在台灣。
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吳武典則點出,問題在資源均貧化,且薪資彈性幅度太小,難以招收國際師資或留住人才,未來應開放多元標準及領域,不能只偏重論文取向的理工科大學,其他的藝術大學、人文大學等也須分配培養,才可讓社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