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非酒精性脂肪肝 少油少糖多運動
文/唐怡伶
在台灣地區,「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盛行率日漸增加,與飲食西化、活動量減少有關。
脂肪肝是指肝臟堆積過多的脂肪,輕微的脂肪肝對人體無重大危害,但長期大量脂肪浸潤肝臟,可能會使肝細胞慢性發炎、變性,導致肝臟纖維化,甚至肝硬化、肝癌。
早期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可逆性疾病,只要早期發現並施予介入性的措施與控制相關的危險因子,是可以有效地減少脂肪肝的惡化。
◎預防或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飲食注意事項為何?
●維持理想體重/肥胖者需減重
熱量的攝取與體重有很密切的關係。「熱量的攝取」超過「熱量的消耗」則增胖,反之則消瘦。
研究顯示,肥胖者發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比率高達80%-90%。目前以身體質量指數「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介於18.5-24之間為理想體重。
若有肥胖或體重過重者,建議每週減輕0.5公斤的減重速度,因快速減重反而會造成肝細胞的發炎反應。
●避免精緻糖類的攝取
研究顯示,果糖攝取過量與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糖尿病有直接相關性。
果糖是一種單醣,會直接刺激肝臟脂肪酸合成,造成肝臟脂肪堆積增加,且刺激飢餓素的分泌,增加進食量,連帶體重增加。
果糖在水果中的含量極高,也常添加在人工食品裡,如飲料、烘焙食品、早餐穀片等。
建議每日飲食醣類來源一半以上來自全穀類的食物,避免攝取含精緻糖類食物,以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罹患的風險。
●減少飽和脂肪攝取
一般飽和脂肪酸的來源大都來自動物性的食物,植物性食物則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但也有例外,如棕櫚油、椰子油、酥油等,含有高量的飽和脂肪酸。
飲食中除了注意可見的飽和脂肪,如肥肉、動物皮,另外不要忽略看不見的脂肪,如糕餅類、麵包等食物。
●攝取富含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一般來說,深海魚中所含油脂較淡水魚、淺海水魚高,故其ω-3 PUFA含量也會較高,深海魚包括秋刀魚、鱈魚、鯖魚等。
若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建議每天攝取來自天然食物的魚油1公克(EPA+DHA),如鯖魚一兩(見表1)。
●增加活動量
養成運動的習慣:建議一週大於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包括慢跑、健走、騎自行車等,並加上重量訓練,如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等,以增加肌肉組織。
運動可以降低體重,而體重減輕可改善肝臟細胞酵素功能,減少肝臟脂肪堆積。
(作者為台大醫院營養師)
◎健康食譜─高麗菜雞肉捲◎
(每一人份,營養成分見表2)。
●材料(4人份):高麗菜20g、雞胸肉220g、紫山藥40g、玉米粒36g、洋蔥末20g、紫菜2張。
●調味料:蒜頭末10g、米酒10c.c.、鹽1/4茶匙、胡椒1/2茶匙。
●做法:
1. 先切碎雞胸肉,依序加入切碎紫山藥、玉米粒、蒜頭末、洋蔥末、胡椒、鹽巴,最後再加上米酒,將它攪拌均勻。
2. 先挖掉整顆高麗菜心,然後直接放到沸水稍微浸泡一下,讓它稍微散開。再拿到水龍頭下,用冷水沖過,就可以一片一片剝開。
3. 先取一片高麗菜葉,將高麗菜葉切過的缺口朝自己,再拿片紫菜鋪在高麗菜葉上。
4. 放上雞肉餡把它捲起,包好後放到電鍋,加半杯水蒸。
5. 高麗菜雞肉捲蒸熟後,夾出來直接切片即可食用。
(食譜設計:唐怡伶/示範廚師:謝佩珍)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