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新選 手術中放射治療
文/賴允亮
「放射治療」屬於非侵入式的癌症治療方式,俗稱「電療」或「放療」,用途與目標相當廣泛,可做為腫瘤復發或無法開刀的「拯救性治療」,也可用於手術前縮小腫瘤,或手術後加強效果的「輔助性治療」,也可針對減少腫瘤壓迫、疼痛控制的「緩解性治療」。
「手術中放射治療(IORT)」是一般人較少聽見的,但卻是一項已具有相當豐富臨床經驗的治療技術。
手術切除是大多數癌症首要考量的治療,用以確保腫瘤能盡量清除,IORT即是在手術過程中,以單次高劑量的方式直接照射腫瘤病灶。
優點是確保了治療的準確性,也因為不像現行的治療方式,放射線需穿過「體表」(身體表面),因此可以減少正常組織不必要的照射與副作用。
對於某些疾病,例如乳癌,在專業評估適宜性後,可能只需要一次「手術中放射治療」取代現行的5-7週每日進行的放射治療,大幅縮短治療時間。
在台灣,「手術中放射治療」仍屬於自費項目。在國外發表的臨床經驗已經相當廣泛,包含了乳癌、胰臟癌、無法手術切除的晚期胰臟癌、胃癌、大腸直腸癌、復發大腸直腸癌、婦癌、泌尿道癌症、惡性肉瘤等不易手術切除,或先前接受放射治療又局部復發的病灶。
在發表報告中,對於局部疾病控制率有正面的效果,但部分報告也指出,手術中放療會有增加術後傷口併發症的風險。
新的治療方式提供民眾多一種治療選擇,醫療科技的進步也總是以增進病人福祉為出發點。
但「人」和「疾病」是不可一概而論的,唯有好的治療計畫與團隊的用心,並依不同病人的體能,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才能達到理想中的療效。
(作者為放射腫瘤專科與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