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經好煩人 中醫調理來幫忙
文/蘇聰明
閉經是婦女常見的「健康危險」因子,可能導致不孕,性功能減退、代謝障礙、心血管疾病,甚至子宮內膜癌等嚴重併發症,千萬不可大意!
◎閉經可分為「生理上閉經」以及「病理上閉經」兩類。
●「生理上閉經」是指在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和絕經期後,由於體內性激素的正常變化而無月經來潮,則屬於生理性閉經,這不算病態。
●「病理上的閉經」又可分「原發性」及「繼發性」。
「原發性閉經」指的是女性年滿18歲而月經尚未出潮者,常因生殖器不健全或發育不良,如子宮頸、陰道、處女膜或陰唇膜等先天性閉鎖,或後天損傷造成黏連性閉塞,使經血沒有外流的通道,這類患者可找婦科醫師檢查,藉由手術方法使經血流出體外。
「繼發性閉經」指的是,以往有正常的週期月經,但又中斷達3個月以上者,多為消耗性疾病,如重度肺結核、嚴重貧血或營養不良等。
此外,體內一些內分泌紊亂的影響,如腎上腺、甲狀腺等功能紊亂,都可能引起閉經,可經由藥物等方式改善。
中醫認為,閉經主因肝、脾、腎的失調,痰濕瘀血阻滯經絡所致,又與腎的關係最為密切。治療以補腎為主,活血化瘀、行氣化痰為輔,以達到調和氣血和臟腑功能,恢復正常月經為目的。
◎臨床上,中醫將閉經患者依症狀、病因、體質,歸納為四型加以治療。
●腎氣虧虛:初潮過遲、行經後又出現閉經、體質虛弱、發育欠佳或腰膝痠軟、頭暈耳鳴、身疲乏力、小便頻繁等,治療的重點是補腎養肝調經。
●氣血虛弱:月經常由後期量少逐漸發展成經閉、面色萎黃、頭暈眼花、精神不振、疲倦無力,治療重點是益氣養血調經。
●痰濕阻滯:月經由後期漸至停閉,體型肥胖、胸悶痰多、倦怠、帶下量多等,要理氣化痰、活血通絡。
●氣滯血瘀:以往月經尚正常,但突然停閉,胸脇乳房少腹疼痛、心情抑鬱或易怒等,宜理氣活血,袪瘀通絡。
依臨床所見,如此調理3個月,大部分的繼發性閉經都可獲得改善或痊癒。但及早診斷及早用藥治療相當重要。
容易罹患閉經的患者,除了對症治療外,也要注意生活規律、勞逸均衡、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持之以恆的運動、並且保持心情愉悅。
如果月經3個月不來,就應徹底檢查,若是不排卵所造成,可能會使子宮內膜增生的機會增加,提高罹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
(作者為高雄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