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名廚》連珍餅舖 糕手情繫三代饕客
門市人員忙著處理出爐的糕仔潤。
中元普度的法會上,桌上紅紅白白的「毛荷」、「必桃」等祭祀用糕點,其實都蘊含深厚寓意。在西點麵包幾乎橫掃台灣烘焙市場的年代,基隆老字號連珍餅舖的傳統糕餅,正轉化成更適合現代人的模樣、迎向下一甲子。
60年前,鄭原道在基隆愛二路開設了連珍糕餅店。鄭原道的父親也開糕餅店,承襲了技藝的他,有別於其他老字號漢餅店將重點放在製餅,鄭原道的媳婦、第二代老闆娘郭克伶說,公公特別鍾情於「糕」的製作。
用台灣糯米 獨創八角糕
早年大家做的糕多是圓形、方形或是扇形,但顧客一不小心就捏碎,鄭原道獨創好拿也好入口的八角糕,一直到現在、八角糕仍是連珍的主力產品。
糕要好吃,除要選用台灣產的好糯米做糕粉,另一個重點是手工製造。老師傅們靠著雙手的觸感、力道拿捏,運用捏、揉、搓、打、轉、抓等手法,讓糕粉和配料緊密融合;再放進木模內一一成形,才能做出入口即化綿密好吃的糕。
走進連珍餅舖,左邊的冷藏櫃裡,擺的是各類精緻西點與蛋糕,右邊的開放架上,則是店裡最著名的八角糕以及各類傳統糕餅。不同年齡群的顧客,各取所需:咬不動堅硬食物的老太太,拿的是泡了牛奶就好入口的澎餅;慕名趕來的年輕人,則從冷藏櫃裡拿起一盒又一盒的芋泥球。
招牌芋泥球 網購大功臣
招牌的芋泥球一顆不到雞蛋大,4顆50元,竟然就是讓連珍餅舖席捲台灣網購市場的大功臣。郭克伶說,芋泥球的保存期限短,早年賣得不好,師傅也不敢做多,「誰知道,因為旅遊節目的報導,這個產品竟然起死回生。排隊人潮多到影響交通、警察來關切,而網路訂貨的顧客,為了早一點收到貨,有人說自己快要生了,希望在生產前可以吃到;有人指正網頁錯字,、趁機邀功希望能得到芋泥球……。」
第二代老闆鄭藝達說,店內師傅們為了製作需求量暴增的芋泥球,無力兼顧傳統糕餅,也因此,費工費時的糕餅,像是糕片、澎餅、糕潤等,越來越少出現在連珍的櫃上。
「一些牙齒不好的老先生、老太太們,原本早餐都要吃澎餅,還說買不到都快要餓肚子了。」在連珍老闆眼裡,這種「被需要的感覺」,似乎更踏實,也因此,連珍暫停在網路上接受芋泥球訂單,推出合併有芋泥球的禮盒限量組,「原本限量500組、限時5天,沒想到不到4個小時就訂購一空,1個小時的業績超過10萬。」
即使賣得這麼好,他們仍然決定暫時讓芋泥球只來店才買得到。在保存傳統糕餅文化與開發新式西點市場間,這家百年老店正嘗試開拓一條兩全其美的路。(記者洪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