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丁仔粿 狀似性器祈添丁

烏草仔粿。(記者湯佳玲攝)

烏草仔粿。(記者湯佳玲攝)

2010/04/04 06:00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清明時節,你吃過「墓粿」和「潤餅」這些道地的清明美食嗎?知道它們的由來嗎?

由「苧仔葉」和「粿」攪和搗爛製成的「烏草仔粿」,內餡包裹著切成一條一條細長的曬乾蘿蔔簽,加上菜脯米炒豬油,味道香噴噴。

烏草仔粿 請牧童看好墓地

民俗學者、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徐福全表示,「烏草仔粿」是清明節慶美食,一方面是把在冬天過年時盛產、吃不完的蘿蔔再利用;另一方面就是早年在祭祖習俗結束後放鞭炮,在山區放牛的牧童就會圍過來,祭拜者此時就會發放「烏草仔粿」,希望牧童好好看管墓地。

另一項清明美食「丁仔粿」,用純糯米製成一條一條的長條形,狀似男性生殖器,祈求添丁發財,徐福全說這是一種「性器崇拜」,在漳州系統的閩南人間很盛行,鹿港、南投、草屯最多,北縣三芝一帶也可看見。

吃潤餅 寒食節演變而來

至於清明節吃潤餅,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解釋,此一習俗是受「寒食節」影響,晉文公焚林求介之推,介之推抱木而死,晉文公很傷心,於是規定人民禁火冷食,本來為期一個月,後來改為三天,演變至今,就成為吃潤餅的習俗。林茂賢補充,清明節吃潤餅多為台中以南的習俗,北部地區是在「尾牙」時才吃潤餅。

烏草仔粿內餡包菜脯米,味道是鹹的。(記者湯佳玲攝)

烏草仔粿內餡包菜脯米,味道是鹹的。(記者湯佳玲攝)

丁仔粿外觀如男性性器,代表祈求添丁。(記者湯佳玲攝)

丁仔粿外觀如男性性器,代表祈求添丁。(記者湯佳玲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