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 吃得安心嗎?
〔記者馮亦寧╱台北報導〕又到無腸公子橫行霸道的時節,今年台灣的大閘蟹市場規模可望達到四億元,但是,進口大閘蟹卻有可能殘留抗生素或是「孔雀石綠」等禁藥,消費者吃下肚的大閘蟹,是否安全衛生?
三個月產期 台灣吃掉三百噸
今年首批大閘蟹在八月二十三日抵達台灣,根據海關統計,九十二年台灣從中國進口的大閘蟹為十三萬公斤,但到了九十三年,進口量激增為七十七萬多公斤。還有業者大膽估計,短短三個月的大閘蟹盛產期,台灣合法和非法進口的大閘蟹,應有三百噸的量!
大閘蟹主要產區為長江下游一帶河川湖泊,其中尤以陽澄湖大閘蟹聞名天下。台北魚市漁協館陳嘉彰表示,全世界大閘蟹產地,除了中國還有歐洲部分國家,台灣人吃的大閘蟹則是百分之百中國進口。
全是中國貨 一箱抽驗三四隻
不過中國黑心食品時有所聞,這些來自中國的大閘蟹是否經過嚴格的檢驗手續?答案是否定的。
據了解,目前大閘蟹進口方式有二:空運及海運,多數商家為了搶鮮美、搶時效,會選擇成本較高的空運;但還是有某些不肖業者採走私方式透過海運進口大閘蟹。
經由正常管道進口的大閘蟹,照例要通過海關的檢疫手續。頭一年進口時,是將大閘蟹留置三十六小時,檢測過關後才放行;去年開始改採抽驗方式,每十箱當中抽一箱檢驗,每箱又只選出三、四隻檢查,檢驗報告會在三十六小時後出爐。
結果沒出爐 先進市場賣光光
也就是說政府還在進行抽檢手續時,大閘蟹就已經先行流進市場,一旦檢驗報告發現問題,才會循線追回,問題是,照目前熱賣的程度,三十六小時之後還能追回多少?令人質疑。
養殖業者為了標榜是「正宗」陽澄湖大閘蟹,這幾年先後發明出雷射貼紙、白金戒指等包裝手法,凸顯蟹貨確為陽澄湖所產,今年則以「產地保護」的金腰帶作為保證。
但有了陽澄湖的商標字樣,就等於品質保證嗎?
貿易進口商蔡小姐透露,沒有人知道中國養殖業者出口之前是否做過檢驗,如果有,又是怎麼做?做了那些檢驗?事實上,進口大閘蟹品質端看養殖業者的良心。
中國品管標誌 有錢買得到
至於標榜「陽澄湖大閘蟹」的各種「品質」標誌,在中國甚至可以「買得到」。據了解,貿易商只要交代一聲,中國養殖業者都可以準備好進口商所需的防偽標誌。
業者花小錢就可以買到品質保證,問題是,消費者看到保證,就確保了品質嗎?
大閘蟹是入秋後,台灣人最愛的食物之一,但政府檢驗大閘蟹的腳步卻始終跟不上不肖商人的百變花招,建議饕客一定要選擇有商譽的店家,不要輕易購買路邊「蟹」身未明的蟹。
標檢局:已加強檢驗
〔記者曾慧雯╱台北報導〕又是秋蟹漸肥的季節,不過中國進口大閘蟹卻有可能殘留抗生素或是「孔雀石綠」等禁藥,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表示,已加強對中國進口的大閘蟹進行抽檢,保障國內消費者的安全。
進口大閘蟹的檢驗工作,是由衛生署委託標檢局辦理,檢測是否有藥物殘留;標檢局是依照衛生署標準,並以隨機抽樣的方式檢測。
標檢局副局長陳介山表示,傳出從中國進口至香港的水產含有禁藥「孔雀石綠」後,衛生署已要求標檢局加強檢測中國進口的大閘蟹是否含有「孔雀石綠」。
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民國九十二年與九十三年分別進口八十一批、一百一十批的大閘蟹,每二十批抽檢一批,都沒有發現殘留抗生素;至於今年進口的大閘蟹目前尚未發現不合格者,如果驗出殘留藥物,標檢局會立即通報衛生署處理。
陳介山指出,循合法管道進口的大閘蟹,應該不會有藥物殘留的問題,但如果是經由漁船走私,衛生安全就比較沒有保障,他坦言漁船在公海上直接與中國漁民交換魚貨的例子很多,只能盡量加強境內的抽查。
因為大閘蟹為生鮮類,不可能貼上檢驗合格的標籤或識別,再加上通關後很快就進入零售市場,消費者難以從外觀辨別購買的大閘蟹是否通過抽驗。
陳介山說,目前標檢局已加強邊境管理與對中國進口大閘蟹的分批抽驗,如果驗出不合格水產,就要將貨物扣留、逐批查驗,直到連續五批水產都通過檢測才能放行。
檢驗三步驟 費時也費工
〔記者謝武雄╱中壢報導〕進口的大閘蟹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新竹分局受理檢驗,至少要做二十多項藥物反應檢測。
檢驗的流程則是先取大閘蟹蟹黃、蟹膏、蟹肉等可食用部份,五到十公克,然後在檢驗的項目加入不同的溶劑,並透過攪拌機將顆粒打碎,使得蟹黃內的殘留藥物釋出,之後透過離心機的作用,取得初步的萃取液。
最後進到自動分析儀器,測試是否有殘留藥物反應,如果有問題,則是透過精密的質譜儀進行重複測試,而標準檢驗局彙整各分局的報告後就是完整的報告。
標準檢驗局新竹分局第四課課長魏任延表示,檢驗相當費時,單單濃縮過程至少要花上六、七個小時,因此,單項的檢驗至少要兩天的時間,他們都是同時進行藥物殘留試驗。
位於桃園縣中壢市的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新竹分局,為國內少數可以檢驗進口農漁產品、殘留農藥、抗生素、動物用藥的標準實驗室,法規規定六天內檢驗報告必須出爐,但該局改變作業流程,使得報告時間縮短為兩天,彙整後就可以判定進口的農漁產品是否合格可以放行。
慎買+熟食 病菌不上身
〔記者馮亦寧╱台北報導 〕大閘蟹尚未正式進入高峰期,市場銷售成績已經拉出長紅,這些大舉入侵的大閘蟹究竟健不健康?是否含有禁藥?沒有人知道。
市面上進口海鮮依法都要經過抽驗檢查測試安全,如果出產國原本就是採取高規格檢驗的國家,民眾就無需煩惱,來源國家若無標準檢驗程序與標準,台灣海關又沒有做好把關動作,那麼,消費者的飲食安全就堪慮。
陽澄湖肥美的大閘蟹三年前因兩岸加入WTO,加上海基會、海協會的努力,得以進入台灣。然而,中國海鮮出口並沒有嚴格的檢驗,加上養殖業者良莠不齊,貿易進口商數度要求相關單位訂定出檢驗標準與規定,皆無回應。
水產進口業者蔡惠美表示,想要透過肉眼分辨大閘蟹的品質良窳非常困難,加上某些殘餘抗生素非經化驗無法檢測出來,消費者除了依靠信譽良好的商家,也別無他法。
台北魚市漁協館為了清潔大閘蟹體內髒污,特地在新竹山區尋覓山泉水飼養數日,待體內污垢吐光,才送進餐廳廚房做為料理貨源。蔡惠美呼籲,消費者千萬不要貪便宜,也不要隨便購買來路不明的蟹,她建議消費者謹守「慎買」、「熟食」兩大原則。
大閘蟹一定要蒸到完全熟透,黑中帶綠的殼會全部變紅才能吃,安全烹煮時間為十八至二十分鐘,買回來的蟹一定要是活的,死蟹因為細菌孳生快,一定要避免。
蟹商暴利 政府把關 責無旁貸
記者鄭琪芳、詹遜鴻╱特稿
台灣民眾嗜吃大閘蟹的熱潮實在太離譜!根據海關統計,九十二年台灣從中國進口的大閘蟹為十三萬公斤,但到了九十三年,進口量激增為七十七萬多公斤,增加近五倍。換算下來,短短三個月產期台灣人要吃下近千萬隻大閘蟹,「吃相驚人」。
在一窩蜂「盲吃」的過程中,民眾到底知不知道,自己買的大閘蟹衛生安不安全?價格有沒有被商家剝削?
根據海關的統計,九十二年進口的十三萬公斤大閘蟹,總報價為三千七百多萬元,折算成「每台斤」平均約為一百七十一元;九十三年進口的七十七萬三千公斤大閘蟹,進口報價為二點四六億元,折算成「每台斤」平均約為一百八十一元。
但是,根據本報記者調查市面上大閘蟹的價格,依品質好壞,每台斤落差很大,介於二百五十元至一千二百元之間,進口價和實際的零售價,約在一點五倍至八倍之間,在台灣販售大閘蟹,利潤削爆!海關官員懷疑這裡頭是否涉及進口商「高價低報、逃漏關稅」,海關今年要特別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