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30年 總統:正視挑戰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直言,台灣健保制度正面臨三大前所未見的挑戰:高齡化、少子化與新科技,這些挑戰不分黨派,是每個執政者都無法迴避、必須誠實面對的重大課題。 (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台灣的健保制度享譽國際,國人滿意度超過九成,但運行卅年的健保也正面臨超高齡化、少子化與新科技三大挑戰,總統賴清德昨出席「健保卅週年永續研討會」,強調全民健保不僅是醫療制度,更是維護社會公平的重要機制,他坦言,部分專科醫師短缺也是一大問題,必須找到健保永續發展之道,才能繼續守護國人健康。
全民健保開辦至今,即將在今年三月邁入卅週年,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主辦「健保卅週年永續研討會」,一連兩天在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登場,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指出,台灣健保制度正面臨三大前所未見挑戰,高齡化、少子化、新科技,這些挑戰不分黨派,是每個執政者都無法迴避、必須誠實面對的重大課題。
部分院所自費逾40% 偏離健保初衷
黃煌雄說,台灣二○二○年起人口負成長,今年更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人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高齡化推升健保支出,少子化則削弱收入,衝擊世代公平,加上新藥及新科技推陳出新、價格高昂,醫療機構為了生存與發展,自費收入比重逐漸上升,甚至有院所的自費醫療收入已逾四十%,偏離健保創立的初衷,加劇醫療資源失衡。
賴清德指出,健保制度卅年來發揮種種功能,就像是一座護國神山,是社會重新分配的重要制度,然而除了感謝,也要正視健保目前的挑戰,並尋求永續發展之道,讓健保走得更遠、覆蓋更多人。
賴清德提到,在健保推動之前,許多家庭因貧困無法就醫,故釋證嚴法師在花蓮創立慈濟醫學中心,台南企業家許文龍也從小發願為貧困的人建醫院,都顯示當時社會急迫的醫療平權需求。
四大科難招募醫師 賴:非民眾之福
而儘管台灣健保有許多成效、享譽國際,賴清德也直言,卅年下來也存在不少問題,除了三大挑戰,還有過去內、外、婦、兒科人才競爭激烈,如今卻難以招募醫師,若得不到解決,非民眾之福。
黃煌雄指出,醫界正面臨世代交替,新一代醫師在經濟利益掛帥風氣下,若無法堅守價值觀與倫理,支撐健保最重要的支柱必會動搖,健保制度將從根本上亮起紅燈,他也呼籲政府應扮演火車頭角色,積極推動改革,建立類似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專業機構,確保醫療資源分配的公平與正義。

總統賴清德(中)、衛福部長邱泰源(左三)21日出席健保30年永續研討會開幕式,並與前衛生署長張博雅(左六)、葉金川(右六)、楊志良(左五)、涂醒哲(左四)、前衛福部長邱文達(右五)等推動健保永續的歷任首長合影。(記者廖振輝攝)

總統賴清德(右二)21日出席健保30年永續研討會開幕式,並與前衛生署長張博雅(左二)、葉金川(右一)、楊志良(左一)等推動健保永續的歷任首長合影。(記者廖振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