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毛薯入菜 疫情找回「原汁原味」

毛薯有馬鈴薯外表、地瓜甜味、芋頭香氣、栗子口感。(記者劉人瑋攝)

毛薯有馬鈴薯外表、地瓜甜味、芋頭香氣、栗子口感。(記者劉人瑋攝)

2024/06/04 05:30

〔記者劉人瑋/台東報導〕近期被棒成超級食物的油芒,及先前被炒熱的紅藜都是傳統原住民食物,在疫情時期由於進口糧食減少,有業者推出毛薯食品,除了可入菜也能製成脆片食用,有Vuvu(排灣族語,意指奶奶、阿嬤)說,再不吃起來就沒人種植、滅絕了。

「野菜皇后」成員陳林美珊說,野菜不「野」,只是不曾吃過,毛薯暱稱毛地瓜,有馬鈴薯外表、地瓜甜味、芋頭香氣、栗子口感,團隊在疫期因進口糧食困難、減少與人接觸才反思所在環境的傳統菜並加以使用。

主打將傳統野菜用於現代的一群女力「野菜皇后」發表新菜色,透過花蓮縣豐濱阿美族靜浦部落大廚張凱威巧思入菜,張凱威說,毛薯多在南迴線以南,如今已漸有廠商打算以此製粉取代太白粉。

毛薯在台灣幾乎是失傳食物,金崙村族人說,老人家對這念念不忘偶有種作並留下品種,才能拾回小時候的味道。

毛薯在台灣幾乎是失傳食物,蒸煮後的毛薯,剝開如芋頭,口感特別。(記者劉人瑋攝)

毛薯在台灣幾乎是失傳食物,蒸煮後的毛薯,剝開如芋頭,口感特別。(記者劉人瑋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