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署紀錄台灣8年生態變化》山羌8年增4倍 台灣水鹿擴及低海拔區
農業部林保署分析8年國有林野生動物監測照片,,發現山羌出現的相對頻度(OI值)成長近4倍。(林業保育署提供)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農業部保育國內野生動物,族群數量已顯著提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經八年時間,在國有林區已監測四十八萬多張照片,分析發現山羌出現的相對頻度(OI值)成長近四倍,仍為野生保育類動物的水鹿也成長近三倍。
林保署自八年多前開始在國有林設置紅外線自動相機,監測野生動物,並委託屏東科技大學、嘉義大學等團隊協助擴大增設相機,長期監測中、大型野生哺乳動物的族群變動情形;分析野生動物入鏡前三名分別為山羌、台灣獼猴、鼬獾,因相機主要拍攝地面活動,會低估獼猴與松鼠的數量。
林保署指出,動物相對豐富度和趨勢的長期變化,是保育決策的科學依據,二○一九年時就依數據調降山羌、台灣獼猴、白鼻心的保育等級,當時外界擔憂降級可能危及族群,但最新數據顯示,這三種動物數量仍呈增加趨勢,山羌OI值從二○一九年的十九.四,增長至二○二二年的卅一.四;台灣獼猴OI值由三.八五增至五.四三,白鼻心OI值由一.二六增至一.三三。
台灣水鹿是保育類動物,也是原民傳統狩獵物種之一,林保署調查,其OI值也呈增加趨勢,自二○一五年的○.六一增為二○二二年的一.七九,林保署組長羅尤娟說,水鹿從原生活的中高海拔往中低海拔活動,推估恐是數量增加致原棲地不足才移動,至於是否調整其保育等級,則待專家討論。
林保署也宣布,自今年起將再大幅增設自動相機點位,使野生動物的長期監測從國有林擴大到全台淺山丘陵與平原地區。
農業部林保署分析8年國有林野生動物監測照片,發現水鹿OI值也成長近3倍。(林業保育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