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漁電共生養殖海膽 今年技轉/水試所分頭試行 台東發展光電設施養殖、澎湖開發飼料

海膽及相關製品近3年進口量

海膽及相關製品近3年進口量

2024/01/15 05:30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海膽為高經濟價值的水產品,是海中珍味之一。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近年投入研發海膽育苗養殖技術,順利在光電設施覆蓋的漁場試驗養殖成功,且人工養殖的海膽可透過餌料成分調整風味,預計今年就會技轉。

研發育苗技術 上月流放5000顆

國內海膽主要產地在澎湖,因撈捕過度,僅開放每年七、八兩月可採捕。為復育海洋資源,農業部水試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發展海膽育苗技術,上個月流放五千顆海膽苗。

此外,水試所也發展馬糞海膽人工養殖技術,所長張錦宜表示,該技術目前分頭在澎湖、台東試行,台東主要發展光電設施養殖,澎湖則著手開發海膽飼料。

水試所東部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主任何源興說明,海膽是夜行性動物,喜愛陰暗溫暖環境,相較白蝦等需要光源的水生動物,海膽更適合我國漁電共生的室內養殖池,目前已在覆蓋光電板的漁場試驗養殖一年,養殖八個月就達到可上市的品質與大小。

透過餌料成分調整風味

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表示,日本也有養殖海膽,當地野外族群過多、吃光海域藻類,甚至啃食珊瑚礁等情況,日方將野外海膽撈捕後移至人工池,肥育四到八週再取生殖腺。台灣的作法則是從育苗到收成,都在海水人工池進行。

謝恆毅指出,海膽人工養殖要產業化,目前最大問題在於飼料,海膽吃海藻,但台灣周邊海域難穩定產出大型海藻,像是夏天水溫高時,大型藻類就會潰爛。目前已和民間成功開發第一代海膽飼料,使用蔬果皮等農業剩餘資材製成,並嘗試透過成分的調配調整海膽風味。

海膽人工養殖除要解決飼料問題,還有後續加工程序得解決。謝恆毅表示,若未來大規模養殖,加工廠須有短時間內處理大量海膽的能力,如開殼、保存等,國內加工廠對海膽的處理較為陌生,隨著人工養殖推廣,會再持續輔導。

潛水人員將海膽苗放在礁石附近,希望能順利長大。
(資料照,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提供)

潛水人員將海膽苗放在礁石附近,希望能順利長大。 (資料照,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