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灣野生稻復育 品種改良利器/抗病蟲害、耐鹽耐旱耐熱 種原庫目前保存1.1萬粒種子

    農試所作物種原組廿多年前闢設保存圃進行復育,讓台灣野生稻可以自然繁衍。(李長沛博士提供)

    農試所作物種原組廿多年前闢設保存圃進行復育,讓台灣野生稻可以自然繁衍。(李長沛博士提供)

    2023/08/04 05:30

    記者陳建志/專題報導

    台灣野生稻可說是栽培稻的祖先種,一九二九年在苗栗竹南、桃園八德首度被發現至今九十三年,隨著人口增加,土地利用加劇,野生稻生育地遭破壞,一九八○年左右野外已找不到自然族群,目前僅剩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有一塊保存圃保存活株,及學界與農改場進行野生稻復育。野生稻在環境長期淬鍊下能存活,已具抗病蟲害、耐鹽、耐旱、耐熱等特性,在極端氣候下,可成為稻米品種改良的重要來源。

    台灣野生稻又稱為「紅鬚稻」,因具有成熟時極易脫粒的特性,早年農民稱之為「鬼稻」,特徵包括種子上有長長的、像劍一般的芒,除可避免被野鳥啄食,也讓榖粒掉落時容易插進土裡繼續繁衍。

    農試所作物組稻作研究室副研究員李長沛表示,台灣野生稻目前僅剩農試所有一塊保存圃保存活株,苗栗農改場張素貞博士也與苑裡華陶窯合作,進行野生稻復育計畫,還有部分學術單位進行復育研究。

    農試所作物種原組陳述組長表示,農試所約廿多年前,從桃園八德採集三株野生稻在保存圃進行復育,儘量採不干預、自然繁衍,蒐集種子。目前種原庫保存約一萬一千粒的台灣野生稻種子,是品種改良的重要來源。

    李長沛表示,目前台灣水稻的栽培品種雖具有高產、品質好的特徵,但大多數品種的親緣都很近,且大面積栽培導致田間很高的均一性,這對農民來說或許是好事,但對整個生態並非好事,一旦某種病害或蟲害出現,將迅速傳播,導致大面積受害。

    而野生稻種經過長期環境變遷淬鍊,對環境具一定的適應性,在基因組成上比栽培稻豐富很多,許多野生稻抗病蟲害的程度都比栽培稻還要好,另外也有耐鹽、耐旱、耐熱的抗環境逆境的特性被開發和應用。

    台農85號香米新品種 可抗褐飛蝨

    李長沛表示,氣候變遷下,過去二期稻作才容易出現的褐飛蝨病蟲害,近年一期稻作也時有所聞,因此農試所以具有抗褐飛蝨特性的印度野生稻為親本,和台農七十一號香米雜交,保存香米的口感,前後歷經約廿年努力,培育出具抗褐飛蝨的台農八十五號香米新品種。目前品種權申請已通過,並有農民在試種,這就是野生稻被運用育種的最好例子。未來也可利用台灣野生稻的抗病蟲害、耐鹽、耐旱、耐熱等抗環境逆境的特性,進行品種改良。

    農業部農試所利用印度野生稻和台農七十一號香米進行雜交,歷經廿年努力,培育出抗褐飛蝨的台農八十五號香米新品種。(記者陳建志攝)

    農業部農試所利用印度野生稻和台農七十一號香米進行雜交,歷經廿年努力,培育出抗褐飛蝨的台農八十五號香米新品種。(記者陳建志攝)

    台灣野生稻在野地已經絕跡,目前農試所進行復育研究,可發現種子上有長長的芒。(記者陳建志攝)

    台灣野生稻在野地已經絕跡,目前農試所進行復育研究,可發現種子上有長長的芒。(記者陳建志攝)

    小檔案─野生稻&栽培稻的差異

    小檔案─野生稻&栽培稻的差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