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族群憂鬱症 10年增20%/2016~2021年15至30歲有精神科相關診斷者 成長7.1萬人
衛福部8月起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歲至30歲年輕族群,每人每年有3次免費心理諮商。 (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不少青少年在面對壓抑、孤獨、挫折感時,無法有效表達情緒,進而導致憂鬱、焦慮等問題,國內統計,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在十年內增加三倍,十五歲到廿四歲死因當中「自殺」高居第二名,且呈現上升趨勢。
近4成應就醫未就醫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所長張書森指出,年輕族群憂鬱症發生率十年來約增加廿%,不幸自殺身亡僅是心理健康需求「冰山」下的一小部分。根據二○一六至二○二一年健保就醫資料顯示,十五歲至卅歲年輕族群有精神科相關診斷者,自廿二.一萬人成長至廿九.二萬人,總健保就醫人數占率由四.八%成長至七%,整體成長率為四十七%。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亮妤補充,根據國內研究,年輕族群憂鬱症發生率約○.六一%至○.七四%,盛行率約○.四六%至○.五九%,十年來約增加廿%。尤其在武肺疫情後,年輕族群憂鬱、焦慮與自殺企圖出現上升趨勢,研究顯示,年輕族群憂鬱症有近四成應就醫未就醫。
衛福部今起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十五歲至卅歲年輕族群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初估約六千人使用,每人三次、共一.八萬人次,首年編列二八八○萬元預算,將滾動檢討是否延長或擴大辦理。
陳亮妤說,心理治療或諮商三次當然不夠,此方案比較像急診檢傷分類,要做緊急介入,三次後若需持續接受諮商或心理治療,就轉介給心衛中心、身心科診所、心理治療所、心理諮商所,或各縣市政府原本已提供的免費心理諮商門診。此方案三大目標為希望鼓勵年輕人勇於求助、尋求及認識心理諮商、加強高風險個案醫療轉介,盼社會也能撕除對年輕人是草莓族、抗壓性低等負面標籤,鼓勵勇於求助。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表示,臨床觀察,年輕人普遍不希望變成別人情緒負擔,潛在精神疾病表現容易被忽略,尤其調適系統出現問題時,不容易看清問題全貌。透過專業人員的諮商協助,可幫助個案看到盲點,覺察自身心理狀態,並能提供情緒支持、關係陪伴等資源。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