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日日Shoot》實驗事前未告知、事後沒輔導/學界︰違反研究倫理 過程很不妥
成大教授賴俊雄到第23屆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授課,竟當學生面前把金魚放到果汁機裡,還徵詢學生上台按下開關假裝要把魚「打成汁」,雖金魚最後沒事,但仍引發學生身心情緒崩潰。(圖取自網路)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學者在高中生營隊爭議性授課,讓學生心理受創,學界專家皆指出,此心理實驗事前未告知,未做心理健康評估,事後也沒有心理輔導,嚴重違反研究倫理。
高一生未成年 學者︰課程準備不周延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詹昭能表示,該課程看似要批判思考但準備不周延,事先未檢測受試者心理健康,事後也沒說明。且現今實驗倫理規範,只要可能對受試者造成心理創傷就應被嚴格禁止,將金魚倒入果汁機內「想起來就恐怖」,高一生未成年,人格尚未完全建立,情緒影響甚大,過程很不妥。
詹昭能舉例,一九六○年代著名的「米爾格倫實驗」,要受試者在指示下,電擊另一名「演員」,事後才說明電擊為假,藉此測試受試者是否服從權威,但該實驗事後被檢討。另外著名的「史丹佛監獄實驗」,要受試者模擬獄卒跟囚犯角色,實驗過程也因獄卒越來越暴力引發爭議而中止。
哲學、心理學等實驗 「知情同意」最重要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周平指出,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實驗,最重要原則是「知情同意」,被實驗者應在合理範圍內了解內容,若完全不知情,甚至某種程度欺騙受試者,都嚴重違反研究倫理。另外,金魚是脊椎動物,跟人一樣會感受痛苦,讓學生觀看金魚可能被宰殺畫面,從動物權、動物福利角度,都是嚴重傷害,也可能違反動保法;以哲學來說,此實驗的動機、行為不道德,結果造成更大傷害。
不具名的大學心理諮商學者表示,讓學生感受、體會、學習,不一定有錯,若能更清楚讓學生知道教學目的,循序漸進設計課程,接受度會更高。畢竟學生害怕到無法思考,不容易達到教學目的。
他建議往「心理急救」方向陪伴受創學員,五個方向為:促進安全、促進平靜鎮定、提升效能感、促進聯繫、灌注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