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醫療推動6年 醫學中心輕症不降反升/健保會揪出5大問題 醫改團體建議通盤檢討
衛福部健保署2017年祭出6大策略,落實輕重症分級醫療。 (資料照,記者林惠琴攝)
初級照護率上升至14.4%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為落實輕症到基層院所、急重症到大醫院求診的分級醫療精神,衛福部健保署二○一七年祭出六大策略,累計編列四四三.一億元,但健保會近日揪出五大待檢討問題,包括醫學中心門診看感冒、結膜炎、擦傷等相對輕症的初級照護率,竟從二○一七年十三.九%上升至去年十四.四%,慢性病人下轉至診所停留天數,也一度在三年間驟減逾五成,等於加快重回大醫院懷抱的速度。相關細節,健保署將於下週三健保會報告。
下轉案件不到15%
當年六大策略為︰壯大基層醫療服務量能;導引民眾轉診就醫習慣與檢討部分負擔;調高醫院重症支付標準、導引醫院減少輕症服務;強化醫院與診所醫療合作服務,提供連續性照護;提升民眾自我照護知能;加強醫療財團法人管理。
不過,近來健保會彙整委員意見,點出政策上路至今的五大問題,分別是轉診沒有明顯改變、下轉案件占不到一成五、轉診支付誘因設計不合理、慢性病人下轉至診所停留天數縮短、區域級以上醫院門診初級照護率降幅不大。
慢性病下轉診所停留天數縮短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副組長吳奎彥指出,大醫院門診應盡量照顧重症,相對輕症或穩定慢性病則回到基層醫療,二○一七年區域醫院初級照護率廿一.一五%,去年降為十九.三四%,稍有成效,但同期醫學中心初級照護率由十三.九%增至十四.四%。整體慢性病人下轉至診所停留天數則逐漸縮短,二○一九至二○二一年依序為一四二.七九天、一○九.二九天、六十三.八天,顯示即使到大醫院看病候診較久,民眾仍願意跑一趟。他建議健保署應通盤檢討,否則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後,改善效果也恐有限。
「若費用沒有差很多,你要住五星級還是三星級飯店?」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如果支出金額差異不大,但醫院可做足檢驗、用藥較彈性且有教授級醫師加持,患者當然選擇大醫院。
台灣醫學中心協會理事長陳石池指出,轉診須醫病雙方同意,有些民眾擔心下轉有用藥不習慣等狀況而拒絕轉診,醫師也無法強迫,以免出現糾紛。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副組長劉林義說明,醫學中心初級照護率實已較六大策略上路前、二○一六年的十五.四%下降。下轉慢性病人停留診所時間則在去年驟增至一五一天,增幅有點不尋常,可能與去年疫情大流行,民眾避免到醫院有關,需要再觀察。
2017-2022年大醫院門診初級照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