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不畏戰火、疫情威脅 林語珊深耕緬甸、推動華文/6年來帶領逾260名志工服務 讓好事不分國界

林語珊(左)和服務團專員楊可慧(右)推廌自家公益點心品牌「甸記」。
(記者李容萍攝)

林語珊(左)和服務團專員楊可慧(右)推廌自家公益點心品牌「甸記」。 (記者李容萍攝)

2023/04/05 05:30

記者李容萍/專訪

「世界上既存無數不公平,但我們致力讓每個孩子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權利。」桃園市龍潭區的「緬甸華文教育服務團」團長林語珊,二○一七年夏天啟動送教科書到緬北華文學校的計畫。無畏武肺疫情和戰火威脅,六年來帶領超過二六○位志工前往服務,讓好事不分國界,逐漸發生。

今年廿八歲的林語珊,從小跟著在大學任教的爸媽和姊姊到育幼院、養老院當志工,就讀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期間,開始到泰北的華文學校當志工。深感泰北孤軍的歷史,與爺爺當年隨國民黨軍隊來台的經歷相仿,她多次往返泰北後,和其他同學、志工舉行義賣募款,替當地學校更換卅幾年且常拋錨的校車,團隊自行揹下七十萬元車貸。過程中也認識緬北的師生,埋下創立服務團的種子。

教導國軍遺孤學說中文

林語珊觀察國軍遺孤在泰緬邊境駐守而落地生根,希望下一代能學習中文傳承文化,加上近年經濟改革,「會說中文」成為一大優勢,薪資待遇高出三至五倍,連泰緬少數民族也來學習。

比如,緬北山間小村莊難苗在英國殖民時期盛產煤礦,後來逐漸沒落,難苗耆老二○一九年輾轉找上服務團,爭取一起辦學,讓村裡孩子受教育、學中文,將來較有機會幫助家庭脫胎換骨。如今難苗希望小學有兩位教師照顧二百多名學生,琅琅讀書聲響徹山村。

不過,各華文學校屬於體制外的私營制,罕有當地官方支持,整體教育環境困難。服務團這幾年募集上萬噸的全新中文教材,以貨櫃運至當地免費發放。另招募各類專業背景的志工,像是帶領室內設計系的學生到華文學校打造特色圖書館,製作造型書櫃、地板、天花板等,改善學習環境。

緬北克欽邦首府的密支那以盛產玉石聞名,但邊境無情戰火造成建設發展緩慢,林語珊聽聞難民及弱勢家庭子女教育需求,二○二○年服務團隊啟動「密支那希望計畫」,從土地簽約購買、校舍興建、教室設備添購,到教師招聘訓練、校務管理、學生報名與生活輔導,一步一腳印,讓緬北教育立下新里程碑。

成立公益點心挹注計畫

緬甸華文教育服務團二○二一年又創立「甸記」公益點心品牌,在桃園市龍潭、八德租店面作為烘焙工作坊,藉此讓更多人認識該團的理念。烘焙坊選用緬甸特色食材也開發新品,讓在台的緬甸留學生有機會學以致用,也希望創造經濟收益,支持服務團有溫度且有意義的計畫得以持續推動。

30村莊、60所學校受惠

據統計,截至上個月,緬甸華文教育服務團累計運送公益物資近一八○公噸,資助逾二百位學童穩定就學,完成十九所華文學校照明設備更新,開辦經營兩所偏鄉華文學校,協助逾一七五○位學童視力篩檢,共超過卅個村莊、六十所華文學校受惠。

緬北山谷間的小村莊只能靠步行,林語珊近六年一步一腳印和服務團隊持續進行偏鄉辦學、送愛到緬北。(林語珊提供)

緬北山谷間的小村莊只能靠步行,林語珊近六年一步一腳印和服務團隊持續進行偏鄉辦學、送愛到緬北。(林語珊提供)

緬甸華文教育服務團團長林語珊(中)希望把服務團在緬甸服務的經驗,傳承給每個需要的角落。(林語珊提供)

緬甸華文教育服務團團長林語珊(中)希望把服務團在緬甸服務的經驗,傳承給每個需要的角落。(林語珊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