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分難解 PLA免洗餐具將禁用
環保署預告除了現行不得提供塑膠餐具外,連生物可分解塑膠(PLA)也限制提供,圖為餐廳使用的免洗餐具。(資料照)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民眾外出用餐或外帶多習慣免洗餐具,為減少環境負擔,環保署昨預告,將修正相關辦法,要求受規範業者,除現行禁用塑膠餐具外,也禁止提供「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材質,預計六十日收集各界意見,今年八月一日上路。
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執行秘書王嶽斌表示,早期為減少一次用塑膠產品氾濫,針對免洗餐具公告不得提供塑膠產品,但當年把「生物可分解塑膠(PLA)」當作替代措施,未給予限制。
王嶽斌說,如今環保意識朝向餐具自備跟重複使用,且歐盟也在去年十一月卅日提出「生質基、可生物降解和可堆肥塑膠」等政策框架,建議PLA也不能濫用。因PLA材質在外觀上跟既有的塑膠很像,回收端很難區分,後續回收利用時混在一起,也會影響相關再利用產品的品質。
王嶽斌認為,PLA雖宣稱可分解,但分解前提需要特定條件跟環境,全球現今關注海廢塑膠,PLA在海洋中無法分解,應跟其他塑膠一樣受到限制。
在海洋中也無法分解 今年八月一日上路
環保署昨預告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對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的免洗餐具,納入不得提供之範圍,該草案最快八月一日上路。
環保署九十一年七月已規定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有店面餐飲業等八大類管制對象不得提供塑膠類免洗餐具,九十五年及一○八年二次修正,擴大管制政府部門、學校餐廳、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內用飲食不得提供使用各類材質免洗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