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兒少代表:有先備知能才能自救
行政院兒童及福利權益推動小組委員從兒少角度,提出「國防安全教育」6大建議提案,讓兒少擁有戰爭時自我生存能力。(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行政院兒少代表提案提升國防安全教育,卻引發部分媒體與政治人物扭曲渲染「砲彈聲娃娃兵」,兒少代表昨出面還原,澄清是從兒少角度提建言,應讓兒少擁有戰爭時自我生存能力;學者也提到,如美國訓練兒少防範校園槍擊、日本三一一海嘯有兒少受訓練而躲過一劫,國防與防災教育應同樣重視。
行政院兒少委員日前從兒少角度提出國防安全教育六大建議,包含編訂兒少版手冊、敘述資訊戰內容、讓兒少擁有戰時自我生存能力、加強各校空襲演練、防空設施檢查、模擬戰爭物資配給等,不料相關內容遭部分媒體與政治人物曲解,指涉為培育「砲彈聲娃娃兵」,昨兒少代表出面鄭重澄清。
政院兒少委員、台灣大學政治系學生李瑞霖說,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揭示,兒童對自身事務有自由表達意見權利;該國防教育提案委員之一的陳名謙說,烏俄戰爭發生短短兩個月內,就有四三○萬名烏克蘭兒童流離失所,兒少也擔憂戰爭時的因應訓練。
該國防教育提案委員之一的兒少代表江瑜庭也說,為避免兒少捲入武裝衝突,才會檢視台灣相關演練能否確保兒少基本需求,但相較於防震防災,空襲演練相對薄弱、缺乏實用,辨識砲彈聲僅是現行國防教育手冊的建議,台灣處於非戰狀態已久,年輕一輩有先備知能,屆時才有自救能力。
兒少代表聞英佐直言,上一次台北市防震災演練,搭配空襲演練,才知空襲防護的姿勢要趴著、嘴巴張開等方式,跟地震不一樣,教育相關國防資訊,學生才更有預防意識。
兒福聯盟處長黃韻璇指出,聯合國禁止兒少參與武裝衝突,但兒少也是社會一份子,有相關戰爭擔憂與恐懼,拿出來討論,事先準備,比沒準備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