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遠離「新冠失眠」 醫師建議多曬太陽

整理:記者邱芷柔

整理:記者邱芷柔

2022/07/04 05:30

成人日平均睡7.5小時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國健署最新「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二○一七至二○二○年十九歲以上平均睡眠七.五小時,假日達八.一小時,與前一次調查相較,平、假日多睡六分鐘、十八分鐘。但醫師提醒,睡得久不見得睡得好,尤其疫情期間外出「曬太陽」時間變短,直接影響睡眠週期與品質,且臨床上確實發現染疫者發生「新冠失眠」現象,多曬

太陽可望改善。

16至18歲族群 睡最少

國健署調查二○一七至二○二○年國人睡眠情形,抽樣七五四一人,發現整體假日睡眠略高於平日,十六至十八歲平日幾乎每兩人就有一人未睡滿七小時,是睡最少族群;十九至四十四歲男性約三十三.三%平日睡眠低於國人平均七小時、其中十一%未睡滿六小時,比率均高於同年齡層女性。

國泰醫院精神科醫師單家祁指出,基因、環境交互作用等會影響每人的基本睡眠需求量,有的人睡五小時就夠,有的人要睡滿八小時。從數據也可發現,十六至十八歲平日睡眠較短,可能跟課業安排有關。

本土武肺確診病例增加,除了腦霧、咳嗽、疲憊等長新冠症狀,臨床觀察有不少人出現「新冠失眠」。單家祁表示,雖然臨床上難以區分失眠是不是歸咎於新冠,但疫情期間確實有從未失眠者,在染疫後出現失眠。也有失眠病況穩定病患,染疫後用藥效果變差,幸好多數配合心理諮商或調整用藥就能改善。

台大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佩玲分析,疫情期間在家上班、線上影音串流平台訂閱數激增,民眾外出曬太陽時間變短,加上3C藍光暴露量增加,都會打亂生理時鐘,影響睡眠週期與品質。疫情期間,病患最明顯變化就是睡眠週期延後,必須花更長時間入眠,且睡得時間變長,睡眠效率仍不佳。

李佩玲說明,生理時鐘最主要在大腦下視丘,能感知日夜光線變化,調節生理機能,白天分泌血清素也會生成褪黑激素,若血清素分泌量少、只生成少量褪黑激素,就會導致不易入睡或無法熟睡。若要增加體內血清素濃度、調節生理時鐘,可透過曬太陽達成。建議隨疫情趨緩,打滿疫苗、戴好口罩,多到戶外走走,在正常日照週期下慢慢調整作息,改善失眠及疫後症狀延續情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