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長新冠」副作用多 立院法制局籲及早因應/缺乏病識感、症狀易被忽略 應編預算進行大規模長期研究
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主任蔡岳廷提醒Omicron中重症與慢性病患者,要小心康復後的長新冠症狀。(光田醫院提供)
〔記者謝君臨、林惠琴、邱芷柔/台北報導〕本土武肺疫情逐步趨緩,但研究指出,「長新冠」會導致孩童出現一系列不尋常的副作用,即使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發生。鑑此,立法院法制局提出三項建議,包括及早投入資源並組織醫學界進行研究;加強公衛介入及預防兒童長新冠;宜速研擬因應長新冠政策並編列相關預算。
美兒科學會:2到10%兒童罹患 成人30%
依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長新冠為染疫後三個月內發生、持續超過兩個月,且無法用其他診斷排除的症狀,常見如疲倦、咳嗽等情形。而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數據,自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近一千三百萬兒童感染康復後,有二至十%(甚至更高)罹患長新冠,成人則是卅%。
立院法制局指出,由於兒童缺乏病識感,加上可能難以描述遇到的問題,恐導致症狀被忽略,建議政府及早投入資源,針對長新冠症狀進行大規模的長期研究。
指揮中心:染疫康復者整合醫療持續追蹤
法制局也提及,雖然目前顯示新冠肺炎在大多數兒童中引起的疾病相對較輕,但若有頭痛、疲勞、睡眠障礙或注意力難集中等持續性的長新冠症狀,將造成正值學習及身心發展過程的學童困擾。建議針對長新冠對兒童的影響進行長期觀察、記錄,並建立資料庫,同時公衛應及早介入和預防長新冠病症可能的長期性演變,主管機關宜速啟動對長新冠的政策研擬,並編列相關預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按國外研究,相對於先前的變異株,Omicron長新冠現象較少,但仍會進行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追蹤後續情形,兒童部分也會納入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進行監測。
專家:打疫苗可減少長新冠 應積極接種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長新冠要三個月後才看得出來,台灣這波疫情高峰落在五、六月,因此須九月過後才會較明朗,現有特別門診可追蹤染疫康復後的兒童。他也認為,打疫苗可減少長新冠,因此要積極接種,並佈建、整合復健資源。
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表示,國外針對長新冠,主要為中重症由急性期照顧醫療院所持續追蹤,輕症則是出現症狀時就近到診所求診,診所也可視情況轉介到合適院所,總之,要讓這些人知道「有症狀時要找誰」。
今年以來確診年齡層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