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本土降回8.5萬/不快篩、不通報 高峰再2週

本波國內疫情走勢

本波國內疫情走勢

2022/05/21 05:30

專家︰中南部升溫後可破10萬 疫情高峰變高原 6月底才會趨緩

〔記者楊綿傑、楊媛婷/綜合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原預估,五月下旬國內疫情將步入高點,但昨天新增病例數為八萬多,反較前天九萬多略減。專家認為,國內篩檢量不足,許多人不快篩、甚至快篩陽不通報,因此實際染疫人數恐是檯面數據兩倍,加上後續中南部疫情逐漸上揚,一、兩週內病例數將很輕易突破十萬大關。

未通報病例數恐較檯面數據多1倍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指出,昨日雖較前日病例數減少,但除非是降至四、五萬例且持續往下,否則趨緩可能性不高。原因在於檢驗數量、通報系統塞車、雖然染疫但不通報等,導致檯面上的數字未必準確,實際上社區的擴散更擴大了。

施信如認為,目前看來北部疫情已經先行,後續中南部一定會跟進,病例數在五月底到六月會有達到高峰機會;相當程度的防疫措施,可以讓高峰變成高原,較能緩解醫療量能的壓力。整體疫情起碼要六月底甚至七月才會趨緩。

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坦言,目前推估模式最大的限制就是在篩檢量,快篩加PCR才能認定確診,無法反映真實染疫人數,且還存在快篩陽卻未通報者,確切染疫人數恐達病例數兩倍。

移動量下降、怕確診麻煩 病例數略減

詹長權表示,現在北部觀察到的R0值大約是一.七到二.○間,仍然偏高,但近一週以來,因為民眾移動量下降致使病例數略減,「若快篩認定放寬、中南部篩檢量能夠,預計高峰再一至兩週會出現。」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則指出,因為很多人擔憂確診無法出門、工作,最後影響收入,因此即使有症狀也不快篩,更遑論PCR,接下來每日確診人數要超過十萬人並不容易。

觀察疫情 要看重症跟死亡數有無下降

黃立民再次強調,觀察每天的確診人數並沒有很大的意義,要觀察疫情是否已經反轉,要看重症跟死亡人數有無下降,如果還沒下降意味社會還不安全。

觀察各縣市染疫人數的分布,成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柏齡表示,中南部染疫人數呈現增加趨勢,北部染疫曲線則趨緩。不過因適逢國中會考,許多考生有輕微症狀也不一定會快篩、擔心影響考試,隨著考試結束及中南部病例持續增加,下週可能染疫人數就會超過十萬人;後續進入高原期,至少持續一到兩週,才會逐步緩慢下降。

中央在北北基桃加開大型篩檢站,持續提供民眾PCR檢測服務。圖為自由廣場站。(資料照)

中央在北北基桃加開大型篩檢站,持續提供民眾PCR檢測服務。圖為自由廣場站。(資料照)

黃立民再次強調,觀察每天的確診人數並沒有很大的意義,要觀察疫情是否已經反轉,要看重症跟死亡人數有無下降。(資料照)

黃立民再次強調,觀察每天的確診人數並沒有很大的意義,要觀察疫情是否已經反轉,要看重症跟死亡人數有無下降。(資料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