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清海廢無人機 20分鐘啟動執行任務
東華大學與花蓮港務公司等合作研發綠能AIoT海廢清除無人機,機器人電力靠太陽能發電,圖為水域測試情形。(東華大學提供)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吸管、飲料杯、塑膠罐及塑膠袋等塑膠垃圾是常見的海洋廢棄物,讓海洋生物誤食死亡,花蓮港務分公司、東華大學、和平電廠、教育部等在花蓮港區測試多時的「海洋垃圾暨海洋廢油清除與試維運」計畫,研發智能海廢清除無人機,可穿梭港區漁船間清除海洋垃圾。
「海洋守護者-AIoT海洋廢棄物清除機器人」研發計畫,由花蓮港務分公司、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台泥和平電廠、歐利科技及教育部宜花東區域推動中心共同合作。
可穿梭港區水域漁船間
花蓮港務公司指出,港區內常有浮油、海漂垃圾等廢棄物,過去都靠人力清除,目前產學合作開發可自動駕駛的無人清潔機。
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主任白益豪說,過去多以陸地上的大型夾具夾除港區垃圾,船隻漏油主要仰賴攔油索、吸油棉,耗費大量成本,計畫團隊研發水上AIoT海廢清除無人機,以半年多時間打造完成,昨最後一次下水測試,搭載太陽能板為輔助動力,可延長水域工作時間,清理更多垃圾,希望成為東台灣第一個區域型海洋廢棄物清除示範站。
搭載太陽能板為輔助動力
業者陳信宏指出,海廢無人機就像是「水上吸塵器」,搭載物聯網控制器、功率控制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線上資料庫、行動載具APP及綠能動力系統,約1公尺立方,可穿梭於港區漁船間執行清除任務,輕量設計具機動性,可隨時在陸地、水域活動,組裝啟動可在20分鐘內完成,工作平臺也具有擴充性,能增加相關儀器設施的掛載,協助海洋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