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生命力」發現 中研院運作望遠鏡建功
金星大氣層偵測到的磷化氫分子譜線,橘色線條是ALMA望遠鏡所偵測的,白色線條是JCMT望遠鏡偵測的。 (圖像版權為Joanna Pętkowska、中研院天文所提供)
JCMT內部觀測毫米波段無線電波儀器 MIT居多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由英國、美國等天文學家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使用中研院天文所參與運作管理的東亞天文台「詹姆士-克拉克-麥克斯威爾望遠鏡」(JCMT),在金星首次觀測到罕見分子「磷化氫」,意謂金星上可能有外星生命存在,研究本月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天文學》。
兩組望遠鏡 我皆有參與
中研院院士、東亞天文台台長賀曾樸表示,JCMT近年取得多項非常出色的成果,持續推進天文重要進展。像是M87黑洞影像,以及金星上的磷化氫等,持續發揮觀測毫米及次毫米波頻段的重要潛力;其中尤其重要的是,JCMT望遠鏡能和ALMA及「事件視界望遠鏡」等計畫團隊攜手合作,得到加乘效能。
中研院天文所副研究員呂聖元說明,JCMT運作管理由東亞天文台負責,中研院天文所則是東亞天文台的創始機構之一,研究團隊後來也使用位於南美洲智利的ALMA望遠鏡,兩者中研院都有參與儀器設計及製作。
JCMT曾參與觀測黑洞
呂聖元指出,東亞天文台由台灣、日本、韓國和中國團隊組成,聯合運轉位於夏威夷的天文望遠鏡JCMT。JCMT原由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建造,2015年由東亞天文台接管運轉,為北半球視野最廣的天文望遠鏡,曾參與黑洞照片的觀測,內部新一代觀測毫米波段無線電波的儀器,絕大部分在台灣設計製造。
中研院天文所參與運作管理的「詹姆士-克拉克-麥克斯威爾望遠鏡」(JCMT),是觀測到金星生命跡象的功臣。 (取自JCMT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