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通道現形 有助預先防災
火山分類表
〔記者簡惠茹、蕭玗欣/台北報導〕火山尚未爆發,台灣研究團隊即超前部署監測到火山通道,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林正洪說,就國外文獻來說,火山通道通常在岩漿噴發後才看到通道形狀,但這次台灣的研究在噴發前看到氣體為岩漿開道,將更有助於預先防範。
氣象局將開發噴發預警機制
中央氣象局表示,過去中研院的研究成果都證明大屯火山是在活動的,雖然現階段大家的共識是短期內不會噴發,但仍需要預警作業機制,氣象局將開發的火山噴發預警機制,指標之一就是火山氣體變化,地殼變動也是指標;中研院今年的新研究確實對氣象局預警作業有更多幫助,若中研院可事先得知哪裡可能是噴發地點或有可能噴發跡象,氣象局會針對該位置加強觀測及防災準備,也可及早發出預警。
林正洪表示,雖然台灣在人類歷史上沒有火山噴發紀錄,但是種種研究證明包括大屯火山群和龜山島都是活火山,就不能排除噴發可能性,而大屯火山群位於大台北都會區近郊,最高峰七星山距離台北101大樓小於十五公里,是否有再度活動的可能,關係著大台北都會地區的安全。
國外大都是噴發後才看到通道
林正洪說,根據目前學術文獻,國外大部分觀測到的火山通道,都是火山已經噴發、出現熔岩流後,岩漿從通道噴出來才看到通道,但是台灣特別之處在於,雖然還沒看到岩漿流出,卻已經事先看到由氣體為岩漿開路的通道,噴發前就掌握通道所在位置,相信對於提早防範會更有幫助。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于高表示,絕大部分火山噴發前可透過儀器觀測來預估發生時間、大小,監測噴發前的氣體種類和濃度、地震發生次數、地殼是否變形等都可事先掌握火山動態。
至於火山噴發預估原理,林正洪說,火山噴發是高溫岩漿從地殼內部的岩漿庫竄升至地表,當岩漿開始往上竄升時,通常會產生許多地震,同時地震深度也隨岩漿上升時逐漸變淺,此外,地殼會隆起變形、火山氣體成分可能遽增或改變、地表溫度升高等等現象。
林正洪指出,這次研究發現最可能噴發的火山通道位置,整合上述觀測結果可以用來預估火山噴發的時間、大小與可能噴發點,因此可以協助建構有效火山監測機制,降低民眾恐慌與未來可能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