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核虛設? 玉山學者審查通過率僅3成
玉山計畫審查流程及通過率
學界籲全部開放競爭 教育部:確保品質前提下 檢討流程
〔記者吳柏軒、黃鐘山/綜合報導〕教育部一○七年推玉山學者計畫,但設每年審查通過率僅三成多。部分大學指出,官方每年先預核分配名額,找來學者後,卻過不了教部審核,頗不合理,呼籲取消預核、名額全部開放競爭。教育部則表示,預核是給各校用人彈性,並非不用審查,未來會確保在延攬學者品質的前提下,評估檢討相關作業流程。
教育部一○七年起,以每年五十六億元規模,推出玉山學者計畫,強化延攬國內外人才。該計畫設有用人標準及審查流程,兩年來通過率皆三成多,含玉山青年學者共僅聘七十八人。
預核名額攬師遭否決 校方難交代
台灣師範大學校長吳正己表示,根據預核名額去國外努力延攬大師,不料後續卻遭教育部審查否決,「很難跟大師解釋」,一○八年已有經濟領域、教育領域的兩名學者被刷掉,呼籲官方別再預核。
清華大學研發長曾繁根說,有國際大咖學者聽到來台教書還要先通過審查,直接拒絕邀約,認為應取消預核,全數開放各校申請競爭即可,初審則應送國外,避免國內學術利害關係,影響客觀審查。
交通大學也表示,一○八學年度各有三名玉山學者、玉山青年學者「預核」後審核未通過,認為該制度確實不合理。
但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則認為,雖曾有文學類學者審查沒通過,原因疑似該學者專長與興大校務發展連結較弱。但該學者隔年成功被他校延攬,研判玉山審查不只看學者,也會看學校整體發展,可接受教育部審查把關。
教育部高教司解釋,玉山採預核名額,是希望擺脫一年一次申請時限,給各校部分名額能隨到隨審,使校長聘人有彈性。但為避免浮濫,所以設有「學術獎」等審查標準,並強調已有六十一名被玉山刷掉的優秀學者透過彈性薪資、學校自聘等途徑獲聘僱。未來將持續徵詢各界意見,在確保學者品質前提下,評估檢討相關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