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低血糖 應持續監測、調整藥物
文/余宜叡
◎案例1:50多歲的李先生,罹患糖尿病多年,之前口服降血糖藥物控制狀況一直不理想,糖化血色素一直無法小於7%,但又常常發生低血糖的情形,以致需要補充提高血糖的食物。
醫療團隊要求他定時監測血糖,並做飲食紀錄。結果發現,他只要某一餐蔬菜和纖維類食物攝取不足,下一餐時間還沒有到,他就出現低血糖的症狀,於是他開始努力學習每餐攝取足夠的蔬菜和纖維質食物。
◎案例2:40多歲的林女士是計程車司機,因為工作的關係,三餐不定時,常會出現低血糖症狀。醫療團隊提醒她,在車上要放一些果汁罐或糖果應急。
但因補充頻率1週高達5次以上,醫療團隊將她的藥物調整成不易低血糖的用藥組合,降低發生低血糖的頻率,僅1個月發生1-2次。
◎減少低血糖症狀有幾個法門:
●監測血糖
唯有進行血糖監測,才能明確知道疑似低血糖的不適症狀是否真為低血糖造成的。若測血糖數值是在正常值,後續的處置方式,是會和真正低血糖情形不一樣的。
●調整藥物
糖尿病的用藥有許多種,有口服藥和針劑藥,醫療團隊會依據個人病徵需求調整藥物組合,降低和減少低血糖發生率。
●飲食調對
正確時間吃適當份量食物,可以減少低血糖的發生。因此飲食紀錄,有助於後續醫療團隊對個案病徵情形的確認評估,給予實務調整建議。
●規律運動
運動的時間和強度建議不要大起大落,如平時不運動,假日突然心血來潮,就去游泳1小時以上,很容易在運動中發生低血糖症狀。建議養成固定頻率和強度的運動習慣,若是運動有做變動的話,飲食、藥物也要隨之評估調整。
●主動回診
控制血糖若有任何問題,特別是疑似低血糖的問題,應即時且主動回診,不要等到3個月後回診才反映,或者將之視為正常現象,以為多吃一點東西就好了。
避免低血糖,正確觀念與作法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