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頸動脈流速太慢 失智風險恐大增
國衛院發表研究指出,頸動脈血流速度太慢,認知功能衰退風險較高;左起依序是北榮醫師王培寧、國衛院群健所所長熊昭與副研究員莊紹源。(記者林惠琴攝)
若是血壓高 風險會再提高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高血壓及內頸動脈流速低,失智風險高!國家衛生研究院昨發表最新研究指出,內頸動脈流速較低者相較於流速較高者,認知功能衰退風險增加五十%至七十%,萬一血壓又高,風險會再提升,未來罹患失智症的機會也恐較大。國衛院建議三高等高風險族群定期接受頸動脈流速檢查,以利預防。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紹源與台北榮總宜蘭老年世代研究團隊共同合作,針對一六八四位五十歲以上且認知功能正常的民眾,分析內頸動脈流速、血壓與認知功能相關性。
研究鎖定內頸動脈流速的尖峰收縮流速(PSV)與末期舒張流速(EDV),再搭配簡易認知功能量表(MMSE),評估受試者認知功能,結果發現流速較低者(PSV每秒低於六十公分及EDV每秒低於廿七公分),比流速較高者(PSV每秒高於六十八公分及EDV每秒高於卅二公分)增加五十%至七十%認知衰退風險。此外,血壓愈高者,認知功能愈差。
莊紹源表示,研究團隊過去已發現,較慢的總頸動脈流速,發生缺血性中風的風險較高,此次更進一步發現,較低的內頸動脈流速與較高的血壓值,可能提高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
參與研究的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醫師王培寧指出,大腦血流主要由頸動脈供應,當頸動脈流速較低,可能代表腦內血液循環較差,恐影響神經細胞功能活動性。
莊紹源也解釋,頸動脈流速過慢,可能代表顱內阻力較大,推估與大腦萎縮或顱內微血管疾病等問題有關,但實際情況仍待針對頸動脈流速與大腦結構及損傷的關係進行研究,才可了解作用機制。
國衛院:三高族群要定檢
王培寧建議,代謝症候群或是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三高疾病,或是有抽菸習慣者,每兩、三年做一次頸動脈超音波,確認有無流速過慢等問題,以利掌握個人腦血管疾病風險評估、及早預防。
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熊昭補充,另有研究發現,老年人從事運動指導員等客製化的運動方案,可降低二十七%認知功能衰退、二十五%死亡風險,因此保持運動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