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飲用水中微塑膠 似未威脅健康
取自美國康乃狄克州北哈芬給水廠(North Haven Water Treatment Plant)的水樣本,含有疑似微塑膠的物質。(美聯社檔案照)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人類濫用塑膠導致生態浩劫,飲用水成淪陷重鎮,引發全球限塑風潮。早已正視塑膠污染問題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廿二日表示,「根據有限資訊」,當前飲用水中的微塑膠含量,危及人體之風險尚低,「似乎不會對健康構成威脅」,故不建議進行例行性監測,惟仍須遏制全球塑膠污染問題繼續惡化。
仍須遏制全球塑膠污染惡化
美國非營利媒體「Orb Media」兩年前帶頭點出「塑膠在我們體內」,披露全球八十三%自來水皆見塑膠纖維一事。去年還發現全球瓶裝水有九成三存在微塑膠,疑似水瓶本身與裝填製程肇禍。
國際保育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兩個月前更驚人指出,全球每人每週平均攝入五克微塑膠,相當於一週吃下一張信用卡,飲用水即為來源最大宗。
微塑膠泛指長度小於五公釐(千分之一公尺)的微小塑膠,形式包括塑膠微粒、合成纖維脫落釋出的微纖維,或一般塑膠製品碎裂分解的產物。WHO分析與微塑膠相關的三種潛在危害,包括物理顆粒、化學物質和可能附在微塑膠上的微生物,依有限證據顯示,危及人類健康的風險甚低。
WHO強調,人體不太可能吸收大於一五○微米(百萬分之一公尺)的微塑膠,但恐難抵禦奈米(微米的千分之一倍)這類等級的極小塑膠微粒,惟目前研究數據不足。
WHO建議開發檢測水中微塑膠含量的標準方法,在去除對人類健康確定有害之微生物病原體、化學物質的前提上,廢水及飲用水處理系統也能把水中逾九成微塑膠同時除去;但以傳統方法處理飲用水,只能去除小於一微米的顆粒,若能進階為包含沙濾、通過活性碳、以微藻生物清除重金屬等步驟的三級處理將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