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豚與海龜 全台個3月死百隻
18隻海龜存活。(記者洪定宏翻攝)
通報50隻鯨豚擱淺、歷年最多 原因待查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海洋保育署公布第二季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今年四月到六月,全台通報五十隻鯨豚,全部死亡(原本十隻為活體,後來死亡);海龜七十一隻,其中五十三隻死亡,十八隻活體(已野放或收容)。換句話說,通報一二一隻鯨豚及海龜,死亡一○三隻,比率高達八十五.一二%。
回顧第一季,也就是今年一月到三月,全台通報五十隻鯨豚,已全數死亡(原本死四十七隻,活體三隻);通報海龜一○三隻,其中八十二隻死亡,二十一隻活體(已野放或收容)。
進一步統計,今年上半年,共通報二七四隻鯨豚及海龜,死亡二三五隻,比率八十五.七七%;若針對鯨豚,通報的一百隻,因活體照顧不易,已全數死亡。
海保署指出,第二季鯨豚通報擱淺種類以小虎鯨十三隻最多;擱淺三大區域,分別為高雄市、連江縣及台東縣。與前三年同季比較,通報五十隻鯨豚為歷年最多,是積極通報、天候變化、環境影響、人為衝擊哪些因素造成?仍有待長時間統計分析。
海保署表示,今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高雄港區與旗津海域接連發生小虎鯨擱淺事件,專案團隊將多隻活體帶回照顧,發現牠們有游泳不穩定、異常翻滾行為,血液檢查有敗血病跡象;儘管給予藥物治療、更換池水、嘗試餵食及帶游,仍陸續死亡。
團隊解剖九隻小虎鯨,發現多數個體的腸道有大量寄生蟲感染,胃部多處潰瘍,再進行頭部斷層掃描,發現中耳室或鼻竇附近有寄生蟲,可能因此影響聽力或平衡,最後導致擱淺。
在海龜部分,第二季通報數量比第一季減少,以綠蠵龜六十五隻最多,擱淺區域主要在台東縣、屏東縣及新北市。擱淺死亡的五十三隻海龜,多數因屍體腐爛,難以判定死因,另有一隻被廢棄魚網纏繞,一隻有遭受船隻撞擊背甲破裂的痕跡。
死亡海龜多半吃進海廢
海保署強調,今年上半年,解剖四十八隻死亡海龜中,有二十六隻消化道發現重量、大小不等的人造物,比率達五十四.一七%,種類包括硬塑膠、軟塑膠、橡皮筋、塑膠線、保麗龍、泡棉、金屬等。
海保署將定期發布救援通報資訊,希望大家共同重視海洋廢棄物議題,降低海洋生物誤食人造廢棄物的機會,不讓牠們因為人類行為而受害。
專案團隊全力搶救小虎鯨。(記者洪定宏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