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人當醫靠 走出躁鬱症

2007/04/19 06:00

文/林惠娟

曾幾何時,「躁鬱症」、「憂鬱症」成為時下年輕人輕易掛在嘴上的流行病,甚至電視上偶像明星的玩笑話。而我個人面對此病症有10年以上的歷史,其間的痛苦也只有自己能承擔,也波及家人,被迫要接受我在起落間不同的情緒。

當我處於「躁期」時,情緒高亢、過動與多話而不自覺,雖然我自己覺得很high,但我母親便會有所警覺。若到了「鬱期」時,輕則悶悶不樂,重則整日窩在臥室,閉門思過,或躺在床上充滿對人生的質疑。更嚴重的時候,甚至滿腦子都是自殺的念頭,絲毫不覺得人間有何價值可言。

我常想,台灣自殺率攀升,應該是憂鬱症患者佔了絕大多數。因為在鬱期時,旁人沒有警覺(或者其為獨居),患者便會採取結束生命的舉動。此時,若旁人或親屬多陪他,多鼓勵他,不要任其有獨處的時間,度過了最低潮之境,有些患者還是會心隨境轉。最可怕的是,連家人都放棄。

我曾經詢間醫師:「我們是否是屬於抗壓性,或克制力較差的人?」醫師回答說:「此為個人腦波分泌異常」。從此我便不再自責,努力配合醫師指示用藥,感恩的是,我有一個最包容我的母親及一個體諒我的先生,陪我一路走來。

(本文作者為高雄縣讀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