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6天腸病毒不治 今年最小案例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公布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死亡個案,為6月底出生的北部女嬰,出生當日出現呼吸困難轉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不幸於出生後6天因敗血症、呼吸衰竭、多重器官衰竭過世,確診感染伊科病毒11型,為今年年齡最小的發病、死亡個案。今年腸病毒累計20例重症,創下近6年新高。
疾管署防疫醫師黃婉婷表示,該名個案出生前,母親有輕微喉嚨痛症狀,也有家人曾經感冒,其餘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研判個案可能在出生前或生產過程遭到感染。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1萬0988人次,較前一週下降8.4%,疫情已過最高峰,但暑假期間不少學童會參與課外活動,有待持續觀察。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說明,今年累計20例腸病毒重症,其中9例為新生兒、含6例死亡。
疾管署強調,新生兒可能藉由產前、生產過程或出生後的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出生後1至14天發病,症狀從發燒、活力不佳、食慾降低,到腦炎、肺炎、多重器官衰竭等都可能發生,要提高警覺。
另疾管署公布上週新增4例日本腦炎,宜蘭縣羅東鎮、桃園市龜山區、雲林縣麥寮鄉、花蓮縣吉安鄉各1例,個案住家或工作地附近多有豬舍、鴿舍、水稻田或溝渠等高風險環境,但均無疫苗接種史紀錄,年齡介於37至52歲,發病日介於6月27日至7月6日,出現發燒、頭痛或意識障礙等症狀,目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今年日本腦炎26例 萬名童未接種
羅一鈞也提醒,今年累計26例日本腦炎,國內尚有約1萬名幼兒尚未接種日本腦炎疫苗,若家中有滿15個月以上幼兒,應儘速帶往當地衛生所或醫療院所接種,以增加保護力。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