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獼猴、白鼻心、山羌 改為非保育動物
保育動物表格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列入台灣保育類動物近三十年的台灣獼猴,昨日確定自保育類動物除名,加上山羌、白鼻心、眼鏡蛇、龜殼花等共八種保育類動物,都將降級為一般野生動物。
台灣朱雀等17種改保育類
農委會林務局昨開「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議」,評估國內原生野生動物分級,有八種野生動物從保育類調整為一般類,相對有十七種動物從一般類改為保育類,大多為鳥類,包含台灣朱雀、白耳畫眉等。
林務局長林華慶強調:野生動物保育等級調整,沒有考量獼猴造成的農損問題,純粹是以野生族群分布和數量趨勢,決定給何等級保護。
林華慶表示,去年六月邀集專家學者進行評估,學者即建議台灣獼猴可改列為一般類,不會有立即重大衝擊,且目前國內保護區內和國有森林內都不能從事獵捕行為,這些區域佔了台灣面積四十五%,對台灣獼猴有足夠的棲地保護強度,後續還會啟動監測計畫,觀察調整後的族群趨勢有無變化。
台灣獼猴雖不再列保育類,但任意獵捕仍會受罰。林華慶說,隨意獵捕保育類動物會涉刑法罪責,獵捕一般動物則有行政罰,但無論保育級或一般級,當野生動物危及農民農作時,農民都可做適當處置。
依照保育法,一般級野生動物如要處置不用特別報備,但建議農民最好通報,較不會引起誤會;針對農地遭受獼猴或動物侵襲造成農損,政府提供有電圍網補助。
長期研究台灣獼猴的東海大學生科系特聘教授林良恭說,族群調查都是以推估的方式,二○○○年有一次大型台灣獼猴調查,當時約一萬個猴群,推估數量二十萬到二十五萬隻。
後來依不同專家學者在各自調查區域的觀察推估,目前已增達二十五萬到三十萬隻,數量呈現上升趨勢。白鼻心在自動照相機的觀測值中,更是哺乳動物中最高,曾有數據一千小時內就拍到一百張照片,數量增加因而降為一般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