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紀念館建築師王大閎辭世 嵩壽101歲
建築師王大閎。 (王大閎建築研究保存學會提供)
〔記者楊明怡、凌美雪/台北報導〕有「永恆的建築詩人」美譽的建築師王大閎二十八日下午五時五分於家中安詳辭世,享嵩壽一○一歲。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王大閎自由且追求完美的心靈,將透過雋永的建築及深富實驗性的文學創作,永遠與台灣文化同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也盡力協助家屬處理治喪事宜。
王大閎一九一七年生於北京,父親王寵惠是知名法學家,也是中華民國第一任司法院長。王大閎十三歲隨擔任荷蘭海牙常設國際法院法官的父親出國,先後在英國劍橋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建築,曾受教於德國現代建築大師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與密斯(Mies van der Rohe),跟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貝聿銘是同班同學。
一九五二年由香港遷居台北後,王大閎受過完整西方現代主義建築訓練的背景,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開啟了台灣戰後的城市美學,因為「在建築設計中融入傳統人文思想」,「整體作品有其標竿性,深具文化性及藝術性」及「在台灣現代建築發展史上發揮持續的影響力」,二○○九年獲國家文藝獎肯定,二○一三年又獲得行政院文化獎。
作品具文化和藝術性 開啟台灣現代建築美學
王大閎在台灣的第一棟建築設計「建國南路自宅」興建於一九五三年,原作已拆除,二○一三年建築界發起募款,去年將舊宅重現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南側美術公園。此外,台大學生活動中心、林語堂故居、國父紀念館、外交部大樓等,都是王大閎的代表作品。
王大閎長子王守正表示,家人希望後事低調處理,不會開放靈堂弔唁,也不會舉辦告別式,將擇期另舉辦追思會。
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秘書長徐明松說,王大閎最滿意、最念茲在茲的作品是一九六九年發表的「登陸月球紀念碑」設計,原本有意建在美國,後來因故未建造,王守正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藉由後人的力量,完成王大閎生前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