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胃」戰! 消化性潰瘍 少碰油、辣、酒
文/黃瑞培
老魏(化名)常泛酸水、腹脹,日前在某個聚餐場合大快朵頤後,出現上腹痛、心灼熱、噁心等不適症狀就醫,才發現是「消化性潰瘍」復發!
胃酸過多、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或胃黏膜保護功能減弱,都可能造成消化性潰瘍,患者因腸胃黏膜受到胃酸侵蝕而破損。若未積極治療,潰瘍容易復發,甚至可能導致出血或穿孔。
◎消化性潰瘍患者的飲食原則:
●少吃高脂及辛辣食物:油脂會刺激腸胃黏膜,加重胃內壁發炎,因此最好是不要吃炸年糕、炸魚、炸春捲、芋丸、蝦餅、薯條、炸雞、甜甜圈或披薩等油炸食品,並避免大量食用辣椒、胡椒、芥末、肉桂、丁香、肉豆蔻等辛香料。
●避免接觸難消化的食物:動物筋皮、豆類、穀類麩皮、果皮或種子外皮、蔬菜的粗組織(如:綠豆、玉米、番茄等)、糯米製品(如:湯圓、粽子、飯糰等)以及煎、烤、炸食品,較不易消化,胃排空所需時間較長,會產生較多胃酸侵蝕腸胃黏膜;而牛奶、豆漿雖能暫時稀釋胃酸,但其所含高蛋白、精製糖反而刺激胃酸分泌,使潰瘍加劇。
●少接觸酒、咖啡、可樂及汽水等飲料:咖啡易促進胃酸分泌,提高胃酸的濃度,刺激潰瘍部位,甚至引發出血;酒精會溶解胃黏膜的脂蛋白層,致使胃黏膜的防禦屏障受損,加重潰瘍;可樂及汽水會在胃內產生氣體,使壓力增高,引起腹脹,甚至誘發穿孔。
不過,茶葉(尤其綠茶含兒茶酚)、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花菜、花椰菜、高麗菜)和莓果類(如:蔓越莓、藍莓、草莓、覆盆子)都含有對抗幽門螺旋桿菌的天然抑菌成分,有助預防胃炎、改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消化性潰瘍,患者不妨多攝取。
(作者為營養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