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農用、特定耕作 明年可獲綠色給付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強調,農業必須融入生活中。 (記者林彥彤攝)
〔記者林彥彤/台北報導〕農委會日前公佈最新農地調查,實際生產糧食的農地有68萬2000多公頃,但我國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表現僅占比重1.8%。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昨表示,包含生態、環境和文化貢獻,農業總產值加起來甚至超越石化產業,為鼓勵更多農地能落實農用,明年1月1日起實施「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新制,一是農地有農用將提供獎勵金、二是選擇特定耕作方式、有機種植等,再多領一筆獎勵金,要把農業產值找回來。
然而農業就算有地卻仍面臨缺工問題,科技部長陳良基昨強調,要靠科技協助改善農業人力問題、提升農業效率,科技部將積極開發新技術,盼先解決3個重要問題,分別是以智慧機械提供重複農作物的必要體能協助、開發環境及作物監測管理系統以及提升農、漁、牧產品的保鮮技術。
陳吉仲指出,去年我國農業產值為5138億元,雖較前年增2.6%,但農業GDP占國內總GDP比重仍僅有1.8%,這是因為此數字只算農作物的產值,若計算包含生態、環境、文化的貢獻,產值絕對遠遠超過石化產值4%,預計可高達7%至8%。他強調,這也是為什麼農委會要先力保現有農地,保地後下一步則要獎勵農用。
祭出獎勵金 水稻田先行
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說明,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政策就是獎勵農用,也就是以堆疊給付方式,如農地有農用就先給一筆獎勵金、之後有選擇農委會獎勵的作物種植、或選擇農委會限定的耕作方式、有機種植等,就可再領一至多項獎勵金。
莊老達說,此計畫的中程目標是設定4年,優先以水稻田辦理實施,期間也會持續動態盤點農地,預計4年後銜接國土計畫法,藉由獎勵讓農地所有者看到農業的真正產值,落實農地農用。
針對科技協助農業的部份,陳吉仲舉例,現在消費者買的農產品上都有QR code可以溯源,未來希望擴大QR code功能,讓消費者不僅可以溯源牧場,還可以看到細部的生產履歷,如農藥使用多少?養殖多久?這就需要科技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