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煙霧好毒 比交通空污更恐怖
立委邱泰源(左二)、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中)與台灣手術全期護理學會理事長傅玲(右二)等人呼籲醫療院所要重視手術煙霧問題,應儘速在開刀房加裝防制設備,減少手術煙霧。(記者陳志曲攝)
〔記者呂伊萱、林惠琴/台北報導〕空污無所不在,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昨天指出,開刀房裡因手術煙霧造成的空污,「甚至比交通空污更恐怖」;且因其影響醫護人員與病人健康,呼籲全國各醫療院所儘速加裝手術煙霧防制裝備。
手術煙霧是因為手術中使用雷射、手術電(燒)刀、電頻設施、超音波刀儀器、電鑽或氣動工具,以及其他手術儀器等,瓦解組織或破壞細胞時所產生,含潛在有害物質,會增加呼吸道與肺部疾病風險;且存在細菌或病毒,吸入後可能造成疾病傳播。濃度過高也恐導致醫護人員眼睛受刺激或干擾能見度,影響手術品質。
民團籲 醫療院所加裝防制裝備
葉光芃昨與民進黨立委邱泰源和手術全期護理學會理事長傅玲等人,一同召開記者會。葉光芃舉例說,曾有研究顯示,腹腔鏡手術過程中使用電燒,產生一級致癌物苯,病患術後尿中苯含量竟然比術前暴增四倍;或剖腹產使用電刀,使「新生兒出生第一口氣就吸到垃圾空氣」!常見的雷射除毛手術,會產生高濃度的細懸浮微粒。
目前國內僅彰化基督教醫院在全數開刀房中安裝煙霧防制設備,葉光芃肯定其帶頭做了良好示範。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昨也出席支持,並表示彰化縣會主動推廣縣內其他醫院跟進。
傅玲則代表長時間待在開刀房的護理師發聲。她說,每一台刀幾乎都會用到電燒切割或止血,就會產生煙霧,目前護理人力已經短缺,她認為更要努力改善職場環境,才能留住人力。
國健署︰已訂「參考指引」宣導
國健署研究員林真夙表示,衛福部去年度委託調查手術煙霧實際狀況,今年也配合勞動部,訂定「醫療院所手術煙霧危害預防及呼吸防護參考指引」,已轉發各地,後續會加強推廣宣導。
根據指引內容,衛福部醫事司科長李中月說明,除透過設備改善,在手術期間尚有其他方法可以使用;如移動位置、轉身遠離較大量煙霧避免吸入;執行內視鏡手術時,避免開口朝向自己,且在打開內視鏡或電刀時以漸進方式拔除,在電刀不連續使用時,也可少量多次的釋放患者體內的煙霧,避免一次性煙霧產生等。
邱泰源認為,「參考指引」不具強制性,希望建立具體獎勵措施,或列入評鑑項目。衛福部表示,未來配合宣導計畫,可能優先研擬鼓勵方案,至於是否列入評鑑,仍有待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