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痛勿輕忽 子宮內膜異位恐不孕
記者林彥彤/台北報導
許多女性都有經痛困擾,但如果經痛程度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是出現性交時會疼痛、經期前後容易腹瀉等症狀時,就要小心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醫學研究指出,不及時治療,日後不孕風險是一般人的20倍。
若不治療 易導致腫瘤
一名年僅20多歲的女性,結婚1年卻遲遲沒有懷孕,進而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自己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兩側卵巢各有1顆直徑約5到10公分的腫瘤,卵巢排卵功能受影響而不孕,所幸經手術及藥物治療後,終於成功懷孕生產,一圓當媽夢。
藝人殷悅 術後圓子夢
藝人殷悅也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她說,年輕時常經痛但都不以為意,直到婚後2年一直懷不上小孩,才到婦產科檢查,原來是子宮內膜異位症,且雙側卵巢已有重度巧克力囊腫,影響受孕,所幸經手術治療後成功懷胎生下2個小寶貝。
據衛福部統計,每年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就醫者約9萬人,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任暨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秘書長吳憲銘指出,不少女性或多或少有子宮內膜異位問題,但大部分無明顯症狀,通常都是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因為遲遲無法受孕才發現;曾有醫學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不孕風險是一般人的20倍。
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曾啟瑞說明,正常經血會順著子宮流入陰道,但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血液和內膜碎片會逆流至腹腔中,逆流經血內有大量的前列腺素與自由基,前者容易刺激子宮收縮,引發經痛、腹瀉或是性交疼痛等;後者則會抑制胚胎發育,造成不孕。
吳憲銘表示,目前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方式有手術或口服藥物,近期台灣也已核准新型口服黃體素,除了能夠降低經期疼痛感外,也可以減少復發機率,但少數患者使用會有水腫副作用,建議可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吳憲銘提醒,許多女性有經痛的毛病,但如果疼痛感加劇,例如念大學時只吃一顆止痛藥就可以緩解症狀,但工作後吃一包,甚至更多止痛藥,卻仍無法改善痛楚,就要高度懷疑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建議到醫院進一步接受超音波、抽血或病理檢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