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引進種牛 迎戰進口牛肉/今年已飼養安格斯牛 最快5年後上市
105年台灣進口及國產牛肉數量表
〔記者林彥彤/台北報導〕衛福部食藥署近日預告,繼美國、加拿大牛肉入關後,荷蘭、瑞典及日本牛肉也將叩關登台,有業者擔心對於市占率僅六%的國產牛肉恐是雪上加霜、增加競爭。農委會強調,評估日本和牛進口應不會太衝擊我國肉牛產業,而是會搶美國牛等進口牛肉市場。國內也將增加引進更好品種的種牛,例如五年後就可收成高品質的國產安格斯牛,要協助國內業者搶進優質牛肉市場。
農委會統計,我國牛肉進口最大國家為美國,一年高達十萬九千五百廿二公噸,其次是澳大利亞四萬三千零九十九公噸、紐西蘭二萬六千一百四十一公噸,台灣國產牛肉則僅有六千八百公噸。
國產牛肉市占率僅6%
目前全台國產肉牛約三萬四千多頭,牧場數八百二十三場。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指出,雖然台灣每年消費的牛肉大多是靠國外進口,但是國產牛肉和進口牛肉的市場一直都有區隔,國產牛肉的優勢是溫體肉,有固定消費族群,這是進口牛肉無法取代的,因此評估新開放進口的日本、荷蘭等三國牛肉,主要應會與美國牛等進口肉品競爭。
業者擔心日本平價牛競爭
但有肉牛業者表示,目前台灣產牛肉每公斤約五百元,日本和牛好的則要價上萬元,業者擔心的不是好的和牛進口,因市場會自動做區隔,比較擔心是政府開放品質差而較便宜的進口牛肉,例如日本的國產牛較便宜,品質較劣,但恐會讓國產牛的價格沒有競爭力,等於要讓國產牛只能回到菜市場去賣。
另有肉牛業者也說,溫體牛是優勢卻也是阻礙。溫體牛的最佳賞味期是在八小時內,超過八小時口感就明顯不佳,加上溫體牛沒有冷凍設備處理,要過防疫不太可能,很難出口到他國。另外,我國因為牛隻種類和飼養方法等,肉質部分國外較不愛,必須思考擴大市場。
王忠恕坦承,我國飼養的牛隻非純肉牛,而是公乳牛,因此這幾年農委會也在引進國外品種較好的種牛飼養。最近廣為人知的安格斯牛已在今年四月份引進台灣飼養,計畫以純肉牛方式飼養,因此不會馬上出牛,要等第二代、第三代培育出來,最快五年後就可在市場上看到,屆時將提升我國國產牛肉的品質。
台灣牛的肉質嫩中帶Q,口感與進口冷藏或冷凍牛肉完全不同。(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