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夕 西嶼竹灣社區「雞母狗」製作傳承民俗
澎湖雞母狗民俗文化,西嶼竹灣社區重現。(記者劉禹慶攝)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冬至將屆!西嶼鄉竹灣社區今(18)日舉行冬至搓湯圓活動,鄉長李添進到場與民眾同樂,所有材料都是竹灣村長許進清、理事長許吳日春、社區總幹事陳仁和帶領下,凌晨天未亮之際,30餘位志工進駐社區活動中心,將700台斤糯米團材料準備周全。
竹灣社區每年為歡度冬至佳節,皆會結合村辦公處舉辦冬至搓湯圓、捏製的活動,搓做材料皆由一群默默工作的社區志工分工,揉粹、搓湯圓、捏雞母狗、蒸炊、分裝,做出粒粒鮮亮飽滿的湯圓及12生肖造型的雞母狗,長久以來廣受社區民眾的好評。 許進清表示,志工們為了讓村民便於搓湯圓及捏製雞母狗,凌晨3時就起床做準備,讓大家揉成湯圓和雞母狗,活動才能圓滿完成。
由於早期澎湖先民生活困苦,在冬至節慶時,沒有能力準備三牲祭拜,家戶就以米捏製成各種雞、狗、豬等家畜家禽造型,蒸熟後就能食用,不僅祭拜祖先,也能庇佑六畜興旺,同時祈求來年的豐收;經過時代演變,也加入鴨、兔子、乳牛、鯉魚、南瓜等形狀,甚至小熊、貓熊等,而且五彩繽紛。
雞母狗是澎湖冬至替代祭祖三牲的製品,以糯米團揉製而成,寓意為「六畜興旺」,因此取名為會下蛋繁衍的「雞母」,因為用糯米團製作,就像「麵猴」一樣,所以稱之為雞母狗或是雞母猴,取名的由來就是用麵猴製作的雞母,台語發音直接翻成國語,久而久之就成為澎湖特有的飲食文化。
竹灣社區志工媽媽,天未亮之際就準備材料。(記者劉禹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