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孩子最缺「非結構式學習能力」 葉丙成:108課綱培養終身學習者
教育部次長葉丙成今天分享學習歷程的準備方法。(記者楊綿傑攝)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教育部次長葉丙成今受台大師培中心及台大社會系邀請,分享學習歷程檔案的why & how。他指出,台灣孩子最缺乏就是非結構式學習能力,而108課綱就是要培養這樣的能力,讓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而學習歷程則必須要從個人經驗出發,展現獨特性才能脫穎而出。
葉丙成指出,根據2013牛津大學發表的論文,世界上702種工作,20年後有47%會消失;英國勞動部後續也分析20年後,會產生3分之2都是新產生的工作,但這些是AI人工智慧還沒出現之前,因此接下來20年沒有「穩定」這件事,所以下一代的關鍵能力是「自主學習能力」,而108課綱就要把台灣小孩培養成終身學習者,不管出現甚麼新的技能都能應付。
葉丙成提到,民間團體調查,有七成孩子補習,但他不是反對補習,若是經過努力,特別有某科需要加強而補習無可厚非,但現在孩子很多都是補全科,週一到週五補到晚上九點半、十點,週六週日還繼續補,再加上才藝,孩子還有時間探索世界嗎?仍會對世界有好奇心嗎?
葉丙成認為,台灣在「餵餵餵、考考考」的情況下,最欠缺「非結構式學習能力」,當新的東西出來沒有教材、沒有課程,如何透過到處吸收、找資料而學會,過往在舊課綱只有資優班學生有這樣的學習方式,而108課綱減少了一些必修學分,增加探究實作、多元選修等,就是要養成「非結構式學習能力」。
葉丙成指出,非結構學習的能力,就能從學習歷程檔案看出來。因此推動學習歷程是為了讓孩子的學習不要再被學科綁架,只重視學測考試;也讓孩子清楚自己要的是甚麼,不要上大學才後悔讀錯科系;且能養成孩子呈現自己價值的能力,對以後留學求職加薪都有助益,更能讓孩子展現與眾不同的獨特性。
對於學習歷程的準備,葉丙成強調,如果有誰說怎樣寫最棒,那就是在騙錢,不要把大學教授都當笨蛋,口試的時候只要多問幾個問題就能辨識真假,所以花錢請人寫是穩死的。重點在於,必須先了解想要申請的科系在意甚麼能力,平常就蒐集素材,並且善用大學線上課程做自主學習,透過自己的經驗展現出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