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海歸醫師遭污名化 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籲正視偏鄉就醫權
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今天召開記者會呼籲,國際牙醫學生在海外也需完成嚴格的臨床實驗,應以專業說話、停止抹黑。(記者陳嘉怡攝)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波波醫師爭議持續發酵,基層牙醫團體今(24日)上街抗議,反對政府以偏鄉需求為由,為國外學歷牙醫師開後門。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則對此呼籲,國際牙醫學生在海外也需完成嚴格的臨床實驗,應以專業說話、停止抹黑及霸凌;偏鄉牙醫師也呼籲「優化偏鄉醫療計畫」盡快上路,保障偏鄉民眾口腔健康。
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理事長林宗億表示,相較於台灣醫牙學生的畢業率是100%,許多國外牙醫系或醫學系的畢業率只有5、6成,這絕非到國外買學歷,而且國際牙醫回到台灣後也需與本土牙醫接受一模一樣的考核與訓練,並通過一樣的臨床及實習才能拿到台灣的牙醫師執照,應以專業說話,呼籲本土小牙醫聯盟停止抹黑及霸凌。
林宗億並指,針對日前本土小牙醫聯盟提出的台灣牙醫過剩問題,並提出將牙醫「醫病比例」降到1比2000,這完全脫離現實,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歐盟醫療先進國家的醫病比例大約為1比1000,台灣若以本土小牙醫聯盟的建議實施,將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標準,對全體民眾的健康毫無益處。
第29屆醫療奉獻獎得主、牙醫師簡志成表示,部分本土牙醫師認為偏鄉只需要再增加25位牙醫師就足夠,但這並非偏鄉醫療的全貌,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約有1萬6千名牙醫師,但只有約5%、約700多位的牙醫師從事偏鄉醫療,偏鄉民眾的就醫次數及就醫品質都遠低於都會區。
簡志成以他服務的桃園觀音、新屋及復興等偏鄉區域為例,常看到復興區的居民牙痛卻來不及到山下就醫,只能先喝小米酒止痛,經常等到巡迴醫療巴士開到山上才會就診,最後能做的醫療行為就只剩下把牙齒拔掉;之前到偏鄉國小巡診時,也曾有小朋友因家長繳不起健保費,導致健保卡被停掉,無法看牙。
簡志成指出,偏鄉醫療支持不可能只依靠社福團體協助,需要政府政策介入、吸引更多的人力和設備進去,保障偏鄉民眾就醫的權利,應趕快落實優化偏鄉醫療計畫的第二期計畫,盡快讓有意願、有執照的牙醫師盡快進到偏鄉,讓居民就能多保留一顆牙,確保口腔健康得以獲得照護。他也補充,參加此計畫的牙醫師都必須綁約、相關執照也必須配合衛福部的監督,並不會有掛牌卻沒有進到偏鄉服務的情況發生。
本土小牙醫聯盟「反密醫 反特權 反對24億假偏鄉計畫大遊行」今走上街頭(記者陳逸寬攝)